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2019-10-21杨汶
杨汶
【摘 要】寄宿制学校学生教育要凸显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的特点,要力求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开发教育资源,重视利用好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充分利用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心理咨询室、禁毒教育室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实现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教学的最大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情感体验;道德践行
一、挖掘校园资源
重视利用好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如充分利用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心理咨询室、禁毒教育室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去相关处室了解咨询或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从而使活动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如以“图说”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在教室、宣传栏、围墙、食堂餐厅、公寓宿舍等处予以展示,确保抬眼可见、驻足可观,增强中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学校道德讲堂、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体验劳动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更好地激励和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保護环境,人人有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我们责无旁贷。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我们的的活动总是紧紧围绕学习的大局工作加以开展,主办保护环境主题征文,同学们自己办手抄报,教室后墙的黑板报能发挥积极的宣传、教育的作用,也能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思考。贯彻重视校园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资源挖掘的办学要求,组织学生参观酒泉市城市博物馆、东方航天城、铁人纪念馆、酒泉公园、富康家世界景观街等,让学生通过参观,了解家乡酒泉学校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就。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意识,另一方面,也教育启迪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家乡的热爱
二、融入关注社区
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和街道都比较熟悉,在假期还积极参加一些社区劳动,如打扫街道卫生、清理社区垃圾,尤其是在寒假,部分同学还加入社区组织的扭秧歌、舞狮子的春节大拜年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意识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提高,有的同学还能挣到一笔零花钱,可谓一举多得。
如开展“崇德向善学楷模见贤思齐做好人”主题活动,组织师生到社区参观肃州好人馆里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版块,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直观生动展现了56位“肃州好人”和1个见义勇为群体的典型事迹,诠释了“肃州好人”的深刻内涵,弘扬了“肃州好人”的时代精神,体现出肃州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同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了解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身边的好人,如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华、倪建英、王一、王晋桓,全国优秀志愿者蔡秀山、金淑梅,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赵兴文,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蒋凤萍家庭,全国教子有方家庭杨艳萍家庭等。他们用真诚的心灵、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好人涵义,传递着人间大爱,彰显着美德善行,引领着社会风尚,让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好人故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扬,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中,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集中对校园沟渠、食堂、公寓、路灯杆、制度牌、卫生间、运动场及校园主道周边绿化带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使校园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既给全体师生创造了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氛围。
学生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自觉支持参与综合整治、自觉倡导文明风尚、自觉建设美丽家园。
三、家校共育,促进成长
重视家校联系。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家庭评教等活动,倡导家长走进校园,共同探讨、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号召师生利用休息日走进家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发挥家校教育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育不能孤立、封闭导致缺失,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和继续,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善沟通方式。家校联系的方式很多,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有家长会、家访、电话和校讯通。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条关心的短信、一段学生的鼓励就能敲开家长的心扉。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这种沟通就是和谐的,就是有意义的。学校通过开办“翼校通家长学校”、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和“我家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确立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走进每个家庭、融入日常生活,促进提升家校合作育人的实践成效。
参考文献:
[1]建文.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路径探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8).
[2]张明.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山东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