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课程校本化的措施

2019-10-21张军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化实施措施综合实践活动

张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素质教学,人们更加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学校必须要不断创新课程设计,丰富课程类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因此在中小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71-01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对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可以让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更强,可以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第二,丰富课堂资源。通过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等方式使学生得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可以给学生们以更加丰富的课堂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掌握各种知识。第三,改善课程设置。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只注重理论教学,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局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变得更加合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第四,科学设计评价系统。合理掌握教学活动的时间,留下最后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各分配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上课教师进行集中归类,让学生能在校本化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更加清楚自己的所得、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升。

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措施

2.1 转变思想,进行课程改革。

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在学科课程的范围内,因此这门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各个学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而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需要学校通过以往教学业绩以及综合能力等评定方式选择出最优秀的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负责人要在学期之初就制定出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学科计划,并且根据年级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活动主题,然后再给相关教师分配教学任务,指导各自分配的班级,以创新且稳妥的出发点进行研究。在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从自身改变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才能够成功。此外,为了更加全面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学校除了定期组织开展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外,还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活动案例,并吸取成熟的经验融合到自身的活动中来,在校本化活动中,要积极面对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号召所有人员共同开动,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完美解决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综合素质。

2.2 转移教学重点,升华教学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如果绝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很好地完成教材的相关内容,而且相关的教学目标也都能达成,则学校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教学主题进行升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学校以及本地的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对教材教学的内容主题进行深化,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眼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升华教学主题后,学生不但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感悟,而且还可以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反思,突破自身思维局限。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要及时意识到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升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更深层次了解所学知识。学校在举行大型研究或者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主题的设计,并且在每个大的主题下,多设立一些小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教学活动的个性化。通过这种升华校本理念的主题活动,可以将场地、天气等限制条件的影响最小化,而且可以使得教学主题更加突出,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转变策略,运用课程管理。

作为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它是综合性的特殊课程,和其他学科类课程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学校也必须像其他学科类课程一样,采取课程式的管理模式,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但是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又不同,这门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学校根据教师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中,对评价内容要灵活运用,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进行评比以及奖励的时间点,其考察内容也偏向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情感以及价值观等都是考察内容,为了确保综合实践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还要对课程安排进行合理的制定,切忌制定硬性的考核标准,这样反而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30,32.

[2]赵兵.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1):2.

[3]李文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以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3):71-72.

[4]王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广州市南武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3):102-104.

[5]钱海春.中学乡土地理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以課题《平桥低山丘陵开发现状的调查》为例[J].考试周刊,2008,(48):211-212.

[6]万银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校本化设计[J].江苏教育,2017,0(81):11.

[7]肖芳.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0,26.

猜你喜欢

校本化实施措施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施措施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