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悟散文之情,从语言文字入手

2019-10-21周珏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

周珏

【摘 要】 随着年级的升高,统编版教材开始大量编选抒情写景类散文,作者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景是情感的依托,情是景物的灵魂。只有情景交融,彼此关联,学生才能真正从抒情类散文中习得方法、铸造能力。本文提出要文中见景,奠定情感的认知基点;借景悟情,体悟语言的画中情趣;参透背景,把握独特的时代情韵。

【关键词】?奠定基点;参透背景;借景悟情;语言文字

随着年级的升高,统编版教材开始大量编选抒情写景类散文,作者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景是情感的依托,情是景物的灵魂。只有情景交融,彼此关联学生,才能真正从抒情类散文中习得方法、铸造能力。笔者即以统编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文中见景,奠定情感的认知基点

抒情类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一般都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读者需要借助于景物的特点。因此,阅读这一类文本就应该从文本的文字出发,紧扣展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富有情感特质的语言,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感知,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先要从文本的结构出发,让学生了解课文7个自然段完全依照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分别以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的顺序展现了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其次,紧扣课文中前后呼应的两个语段展开教学,把握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美丽”“富饶”等词语,把握整篇文章的文眼,认识到作者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从而不难发现全文都是在展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据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可爱”这个词语,初步感受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纵观这个板块的教学,教师首先是从文本整体入手,通过抓结构和理顺序的方式,洞察作者围绕着西沙群岛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具有怎样的特点;其次是紧扣景物,聚焦文眼,初步感知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景悟情,体悟语言的画中情趣

这类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并不是一个个单列的景色,而是由一系列的画面组合而成的,且蕴含着丰富情思的艺术风景。虽然这些景色有主次之分,画面也有大小之别,但每一帧画面都蕴藏着独特的情思,语言文字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情感。因此,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情感和景色的关联,在读景中体悟情感,然后再借助情感驾驭景色,在理出文本景物的层次中生发出鲜活的画面,将原本虚拟的情感和画面清晰化、条理化。

还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两个步骤展开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从课文描写的景物中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知与收获;其次,是要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感受,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具体来说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们可以做以下引导:作者赞美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但这一段展现了海底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想想,这样的海底畫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画面的神奇、有趣和美丽;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跟随着语言文字潜入到海底,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从文本表达的细节中丰富文本中形之意、象之味、情之度。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原本一幅单个的画面衍生出一幅幅具体的景物,从而达成“从实际描写之景”到“虚幻表达之景”的转变,将原本静止的文字转化成为动态的画面,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效果,从而不断拓展景的内涵,夯实情感的张力。

三、参透背景,把握独特的时代情韵

这一类文本在写景上大费周章,其实根本用意还在于抒发情感上。由此,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也不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的需求被不断情意化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入手,紧扣文本内在的层次意图,提炼出抒情类文本的现实用意和时代价值。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文,多次版本调整,但这篇课文一直都是“座上宾”。课文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联系这一背景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写景,是为了凸显时代下的特殊意义,为此,文本中很多语句如果进行重新解读就不难揣摩出其独特之处。比如开篇“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这句话不仅点名了西沙群岛的重要位置,更点明它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结尾之处“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更是点出西沙群岛是我们生活家园的定位。这种时代背景下所裹挟的情感,也正是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核心动力之一。为此,学生重新回归到课文中的语段中就能意识到,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心中所想已经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赞美,更多的是要激发读者一片赤忱的爱国之心,让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内在意识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再次证明,教学这种抒情类文本时,教师应该将课文当作情感之文来看待,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景色、从景色到情感的认知轨迹,理清作者蕴藏在文本之中的情感发展轨迹,准确感知与体悟文本中的情感内涵,从而读出文本中之景完全不同的情感特征,从而感知作者内在的写作意识,感知教材课文所要表达的时代特征和信息,为解构这一类文本提供方法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双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 2019(04).

[2]褚卫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5).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
广州召开2022年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石门: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训练思维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