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在起点:落实以学定教的应然之举

2019-10-21王莹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

王莹

【摘 要】 由于传统教学只顾教师如何教,而严重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导致教师不能紧扣学习的起点展开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中徘徊不前。因此,教师要摸清学生学习的学情储备,为以学定教夯实认知起点,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本文提出要整体把握教材,构建以“起点”为基石的循环体系;精准把握学情,设置以“起点”为线索的学习路径;把握动态生成,调整以“起点”为轴心的教学版块。

【关键词】?把握教材;循环体系;学习路径;动态生成

进入课堂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体验和自主阅读中已经蓄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这就构成了学生自身学习的起点,即学生在从事全新学习时,原始的储备经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对新知识的适应度。由于传统教学只顾教师如何教,而严重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导致教师不能紧扣学习的起点展开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中徘徊不前。因此,教师要摸清学生学习的学情储备,为以学定教夯实认知起点,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一、整体把握教材,构建以“起点”为基石的循环体系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构建、强化语文要素,单元内部的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科学、严谨的体系。相同的单元语文要素在不同的课文中所承载的丰富价值和体系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一篇课文就能够落实语文要素,而需要在单元所有教学内容中循序渐进,在搭建的层次阶梯上捕捉语文要素向前推进的起点,从而构建出科学严谨的循环体系。

以统编版教材三上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链接一段话的意思”,而编选的课文包括《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这一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要素的标准完全划分到不同的课文中,利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总分”的构段方式,引领学生在初步感知语段中心句上,相机理解什么是“关键句”以及关键句在构段方式上的表达特点;随后,在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为教学的认知起点,围绕着语文要素进行深入解读,感知利用关键句进行表达的效果,理清语段中关键句与语段中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以上述两篇课文的学习所得为起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将语文要素的理解转化为实践和表达,模仿课文中“总分”构段方式,尝试进行运用。

纵观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通过三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了解、感知和实践运用等思维历程,让之前课文的收获成为下一篇课文学习的起点,使得单元语文要素有序推进、自然落实,构建了自然而严谨的教学体系。

二、精准把握学情,设置以“起点”为线索的学习路径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清楚地理清了这一认知,后续展开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到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提出过著名的“三不讲”: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学生凭借自己能力读懂的不讲、即便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怎样才能研制出适切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内容呢?只有真正摸清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才能让语文课堂教有所指。

以叶圣陶的名篇《爬山虎的脚》一文为例,这篇课文所处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基本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習惯”。学生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的环节中,对于爬山虎的叶片和脚的外形特点已经形成了理解,而对于如何判断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则理解得不够透彻。为此,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中,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内容,设置整体性的课文学习路径:首先,整体初读语段,初步感知内容;其次,借助图片,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找出图片中爬山虎的脚,并提炼和整合语言文字信息,介绍怎样才能找出躲在树叶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最后,学生尝试转化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将语言文字演变成为鲜活、可视的动作。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学生未能真正读懂的内容上,并紧扣学生原始经验设置了清晰而明了的学习路径,将学生的“认知起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动态生成,调整以“起点”为轴心的教学版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对象,但由于学生是具有鲜明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会随时生发出动态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紧扣学生的“起点”展开教学,应该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学生内在最近发展区,及时对教学的策略和思路进行调整,真正为学生核心兴趣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中《观潮》一文时,教师将教学的目标与单元语文要素“学会想象”进行统整勾连。在确定教学策略、设置教学思路时,教师认为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已经训练了“根据语言想象画面”的能力,为此对于相关想象方法的渗透并没有融入原先的教学体系之中,但在教学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课文中大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言并不能转化为画面,主要原因在于先前学习的都是静止画面,而这篇课文是以动态性语言为主,这就给学生的想象带来较大的障碍,也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小泡泡的提示,在深入研读和感知语段文字之后,着力引导学生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先借助之前学习的认知经验对画面展开想象,借助认知起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意识,然后紧扣学生的想象画面和想象视频之间的差异,引领学生尝试关注语段的动词,从而加入自己的探究与想象,将静止的画面动态化,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紧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对自己的认知体验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及时把握自己的认知起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语文教学必须要落实生本本位,关键就在于准确考量学生的学情,要将教学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从而确定以学定教的教学准则,避免了教学的重复、机械与无效,为铸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
动态课堂 彰显智慧
美丽的“意外”
珍视动态生成,优化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动态生成 彰显活力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数学生命活力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