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2019-10-21曾玲玲
曾玲玲
【摘 要】本文围绕激励机制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阐述。激励机制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激励机制?怎样将激励机制融合到胸痛中心建设中?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97-01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进步和完善,为进一步健全急救网络体系,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在全国铺展开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经过1年多的努力于2016年11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由于在建设初期对急性胸痛救治流程不熟悉、对各岗位分工职责不明确、胸痛数据填报不严格、没有采取激励机制等原因促进胸痛中心规范运行,导致急性胸痛救治流程不严谨、对时间节点定义理解不够、填报到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平台的信息不完善,使大部分急性胸痛患者没有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得到及时、准确、高效的救治。
胸痛中心真实、准确登报急性胸痛时间管理表到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可以动态监测典型病例延时原因,并可利用数据平台宏观趋势对胸痛中心运行质量进行分析讨论,利于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并促进急性胸痛救治流程规范运行。2017年1月至6月遵醫附院胸痛中心在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平台共登报318例胸痛病例,7月至12月共登报644例病例,激励机制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质控管理以及临床工作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自2017年7月开始院领导将急性胸痛纳入医院质控管理,实施激励机制以来,各医务人员首次接触患者后均及时、准确填写胸痛登记本及时间管理表,并按照胸痛救治流程为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规范处置和治疗,使急性胸痛患者获得及时高效的诊治,有效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由于不规范诊治可能带来的医疗风险。
1 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对于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幸福指数偏低的一线工作者而言,激励机制会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会激发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使大家清楚认识到一分耕耘必定有一分收获。合理的激励方式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创造性,完成规定任务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2 为什么要在胸痛中心建设中采取激励机制
2.1胸痛中心的运行需要多学科紧密协作
除心内科以外,胸痛中心的运行需要得到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外科、呼吸科、消化科、心电图室、超声科等多个辅助科室的大力支持。由于各个环节均有时间节点的限制,为本身繁忙的各医务人员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如不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胸痛患者就诊后的相关检查时间就会被延长,部分患者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2.2胸痛中心的时间节点填写需要注重质量
由于临床操作项目比较繁琐、需要填写的表格也比较复杂。采取填写表格就有奖励的方式会增强工作人员的填写意识及积极性,对表格中存在的时间节点理解更清楚,更利于规范胸痛救治流程并可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就诊的时间。
2.3胸痛中心的就诊流程需要规范运行
相对于整个急诊科的的接诊量而言,以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量只占整个急诊接诊量的极少数,除了反复多次对核心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外,一定的激励方式会间接的的提醒接诊医生和护士:需要严格按照胸痛中心流程对患者进行处置。
3 怎样将激励机制融合到胸痛中心建设中
3.1物质激励
(1)切实实行奖励制度
目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实行每填报一例急性胸痛时间管理表给予100元奖励,通过构建岗位价值、绩效贡献、能力素质三个要素相挂钩的岗位绩效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促使医护人员立足岗位、努力奉献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即填即奖政策是胸痛中心物质奖励的基础。
(2)切实推进绩效管理
推进绩效管理是促进胸痛中心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最直接、有效、最重要的方式。切实推进绩效管理对于胸痛中心在区域内的竞争力有及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只有使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绩效得到持续的提升,胸痛中心建设的价值才会得到真正体现。
3.2政策激励
各卫生部门颁发相应的指导原则及实施政策会促进各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建设。文件的下发意味着有硬性指标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落实,通过这种方式会激发各医疗机构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并可充分调动院内优势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使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产生事倍功半的作用,并可增加胸痛中心在院内及区域的影响力。
3.3文化激励
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有效的激发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里。树立尊重医学知识的浓厚氛围,使团队中的每个人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才能保证胸痛中心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 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促进现代化医院发展[J]. 陈贵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7(03)
[2] 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 彭月月,连斌.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7(02)
[3] 关于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J]. 罗佳嫚,翁翔宇.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05)
[4]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 孙营营,牛颖,徐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