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10-21刘瑞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刘瑞清

摘 要: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不同教师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法,也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正所谓教无定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没有捷径,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灵活应变,巧妙地将新课程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需要权衡的是如何充分地利用40分钟的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他们的思维、手、脑全部调动起来,完全参与到课堂中,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发育水平,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特点。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创设丰富情境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学情境不仅将知识融入到了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中,回归了实践,也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色彩,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情境教学法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频率是极高的,也充分展现出了其独有的价值。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但教师必须熟练且高水平的创设情境,同时避免情境中出现一些繁琐、无用的环节,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浪费课堂时间,出现反作用。

首先情境创设要为教学服务。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情境也不例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蕴藏學生将要学习探究的数学信息和数学内容。应该契合教材,不偏离教材所体现的意图,将情境创设与知识特点联系起来,从真正服务于教学的角度思考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架起直观与抽象的桥梁,使之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教学环节,这样情境创设才能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其次情境创设要引发学生思考。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赋予数学学习以生活情趣,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会促进学生探索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悱愤状态[1]。

二、加强数形结合

新课标开篇就指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2]。这说明数学有两大研究对象,即"数"和"形",这两者有机统一在数学中,成为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和主要内容。因此,数学教学需要数形结合,一方面借助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观感;另一方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可以获得准确的结论。具体到教学中,就需要加强"数"和"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这样不仅使学生解题简洁明快,还能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新路子、新方法。所以,我认为数形结合是连接"数"和"形"的"桥",既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教学时,必须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贯彻始终,慢慢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特别是"图形和几何"教学中,几何图形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既具体又抽象,因此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对几何图形的感知与理解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既要利用感知因素来促进学生对空间形式的概括,又要防止和克服感知因素的消极影响,以达到对图形本质的理解。

三、强化动手操作

相信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同样的体会,想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简直“难于登天”。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小学生的天性所致,另一方面也要从教学中找原因。如果教学方法毫无亮点,那么学生又怎能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呢?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全身心参与,增强他们主动性还有所不足,需要改进。我认为,设计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动脑,还能够让他们动手,这是一种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对于分数的起源,我采用好朋友间的分饼活动,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完整的饼,并能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结果无法用整数表示时,用分数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后,我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动手折一个自己喜欢的二分之一,并将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在全班展示。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要表示出二分之一,难度系数降低了一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挑战四分之一,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个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与此同时,组织好语言,描述是怎样得到这个四分之一的。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形成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口、手、眼、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得透、记得牢,还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人性化教学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注定不可教,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不能一味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进行重新审视,找出问题,制定对策。来自教师的否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浇灭他们学习热情的“元凶”,只不过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启发,使他们感到亲切,缩短距离感,消除他们的顾虑。要少一点冷落和责备,多一点热情和鼓励,鼓励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轻轻的抚摸和赞许的目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深入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6,(12):399.

[2]邹燕.抓住数学概念本质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8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