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9-10-21吴秀荣缪芳琴王尔颖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术后恢复肠梗阻循证护理

吴秀荣 缪芳琴 王尔颖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接收的8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組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82.50%)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肠梗阻;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20-02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较急,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通常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病情[1]。术后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保证患者正常恢复。我院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采取了循证护理,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接收的80例肠梗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以及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符合肠梗阻相关诊断标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者或认知障碍者;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等器官衰竭者。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44.33±5.67)岁,梗阻部位包括小肠梗阻22例,低位结肠梗阻1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44.59±5.82)岁,梗阻部位包括小肠梗阻24例,低位结肠梗阻16例。在性别、年龄、肠梗阻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详细讲解病情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包括疼痛护理、营养支持等。(1)循证问题提出。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充分收集其信息,了解患者体质、临床相关症状。科室护理人员通过文献查阅、以往护理经验总结获得循证支持,探讨肠梗阻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胃管问题、口腔炎、饮食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2)循证护理具体实施。①心理护理。多数肠梗阻患者由于对手术治疗方式了解不够透彻,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等。护理人员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心理以及情绪疏导,与其进行主动沟通,鼓励其主诉自身想法或困惑,予以解答。向其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成功治疗案例,使其树立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另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让患者家属予以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关怀,让其能够配合治疗。②胃管管理。将胃管固定于脸颊、鼻子伤,通过负压吸引将胃液吸出。安排专人加强胃管监护,将胃管固定好,避免胃管出现受压、胃管堵塞、胃管扭曲以及胃液蓄积。嘱咐患者在翻身、活动时尽可能不要牵拉胃管,确保胃肠减压顺利进行。③口腔炎预防。对患者进行定期口腔护理,让患者多漱口,特别是患者呕吐后,协助其用温开水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④饮食护理。术后12h之后,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引流液较少时,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然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以及正常饮食。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用粗纤维食物,若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可给予缓泻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另外,采取院内自制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问卷为0~100分,满意:85~100分;较为满意:70~84分;不满意:69分及以下。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当中以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遍录入,以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82.50%)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肠梗阻患者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缓解病情,其主要治疗目标在于矫正肠梗阻所致全身性生理紊乱,期间还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为手术治疗提供支持。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采取了循证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82.50%)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2-3]。

循证护理是由循证医学衍生而来,在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会将前人科研成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主观意愿充分结合起来,获得循证依据,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4]。在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其主要问题包括心理问题、胃管问题、口腔炎以及饮食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护理人员拟定了针对性护理方案,确保胃肠减压顺利进行,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口腔炎预防,并协助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其术后正常营养摄入,促进其术后恢复[5]。

综上所述,在肠梗阻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改善预后,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兰.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25):50,57.

[2] 朱莹莹.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9):1077-1078.

[3] 鞠淑梅,刘晓波.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5):197-198.

[4] 冯越.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222.

[5] 郭莹莹.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60-261.

猜你喜欢

术后恢复肠梗阻循证护理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