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制度下中学数学区域有效教研的策略研究

2019-10-21范会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范会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本教研的相关背景,并结合目前有关的研究工作内容来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工作概况以及在一些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本教研;数学区域;策略研究

1、前言

校本教研的制度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得到应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应用相关内容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2、相关背景

“校本”在我国的最初表现以校本课程开始。我国校本兴起的直接动因是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校本课程的规定,它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校课程在中学阶段可以占到课程总量的16%。鉴于我国以往高度集中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的改革走向校本是校本教研所产生的有利条件。随后,校本教研出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文件始见于2002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2003年1月22日至23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泉州召开,会议提出了当年教研工作的十个要点,其中之一即是要“开创以校为本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2003年1月,教育部组织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修班,2003年4月10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应“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此后,教育部2004年2月在文件《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条例中明确提出,“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3、校本教研的特点

“校本教研”不同于与传统教学研究,表现诸多方面。在研究主体上,传统教学研究以外部专家为主导,学校教师在校外专家的领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教师只起到提供教研素材,贯彻研究成果的辅助作用;校本教研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专家为理论指导,全体教师的参与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真正成为专业的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目的上,传统教学研究大多验证专家的理论假设,属于验证性研究;校本教研则为了解决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从传统型教师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属于探索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传统教研主要研究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校本教研的内容涉及面较广,从教师专业发展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课程改革到教学实验,从学校、班级的建设到与教育相关联的其他问题,只要是教育教学领域涉及的有意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在研究方法上,传统教研运用的是理论的、宏观的文献资料为载体的理论演绎和推理的方式;校本教研运用的则是教师个体和群体通过阅读、现场研修、反思等途径所进行的学习、研究一体化的方式。在研究组织上,传统教研是保守的、固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一般是独立的,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校本教研则是开放的、合作的教师群体,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的学习和研究组织。

4、有效教研策略

从落脚点上来说,校本教研与其他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境和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更应直接体现为学校面貌的改变。教师应全面综合的考察本校所处环境和资源条件,从本校的特点出发,来形成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小课题。不同地区甚至相同地区的学校情况各有特色,一般来说,东部发达地区倾向于研究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课程的开发、教学的优化、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倾向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另外民族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苗族人喜欢歌唱、舞蹈、绘画,形成了热情欢快的生活方式,对静坐的不实用的课堂的忍受度更低,当某位校长将苗族的歌唱、舞蹈、绘画等纳入课程时,学校的辍学率明显降低了。总而言之,学校在选择校本教研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原则,将问题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小课题。学校如果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那么研究的内容将无法反映实践当中的真实问题。缺乏校本教研经验的教师适于从细微的问题入手,慢慢随着经验的积累,走向更大的、更有深度的问题,同时教师感兴趣的课题更会激发教师研究的动机。校长或者教研主任在指导教师从事校本教研时,了解每位教师的研究基础和兴趣并据此而设定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必要的。比如一位对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感兴趣的新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入手,观察学生的举手发言、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的情况,撰写课后反思,并深入了解有关学生学习习惯的相应理论,再从实践当中应用和发展所学的理论。一般而论,课题可以概括为招标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三种方式。招标课题,是指由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规划后发布,由教师个人或所在单位申报、有关专家审批的项目。比如由各级教育规划办发布的国家级、省(区)级、市地级和县级课题,和一些学校也规划并向教师公布基于该校实际的研究课題,组织学校教师开展研究的校级课题。委托课题,委托课题是指一些大学、研究机构、行政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自选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申报课题,学校来论证课题。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视角发现了校本教研的素材进行申报,这种课题往往是贴近教学的,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从自身得成功经验出发,发现现实当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在行动当中探索和解决。

5、结束语

为了改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校本教研的制度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有着良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飞飞.农村中学教研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刘希团.立足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J].中学数学月刊,2018 (6).

[3]王丽.自组织理论视域下“互联网+导师制”教研策略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3 (01):60-63.

[4]张艳玲.初中数学定理应用中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 (10):34-34.

[5]车轻.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以“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一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 (5):115-116.

[6]陈凯.方式新则效能升——探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 (01):89.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