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感的影响

2019-10-21晏丽梅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介入脑血管病焦虑

晏丽梅

【摘 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感的影响。方法:按照脑血管介入治疗顺序分组,单号为护理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病情观察等一般性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入院时、术前一日晚、术后24小时、出院时焦虑水平(SAI)与疾病不确定感(MUIS)。结果:两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入院时的SAI、MUIS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晚、术后24h、出院时护理组患者的SAI、MU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术前1晚、术后24h及出院时的焦虑状态、疾病不确定感均有影响,能使患者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护理;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78-01

介入治疗时目前临床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常用方法,因推广时间尚短[1],患者对脑血管介入手段了解匮乏,术前、术后常存在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不仅影响手术治疗进程,也影响着患者康复进程[2]。故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排除患者的焦虑感、疾病不确定感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我院拟定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感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经血管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颅内动脉狭窄27例(19.01%),脑动脉瘤栓塞术26例(18.31%)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26.76%),脑梗死51例(35.92%);患者中位年龄(58.89±5.83)岁;狭窄血管分布:椎动脉V4段5例(3.52%),椎动脉V1段57例(40.14%),大脑中动脉M1段4例(2.82%),颈内动脉C1段56例(39.44%),颈内动脉C6段20例(14.08%)。按照脑血管介入治疗顺序分組,单号为护理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病情观察等一般性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首先要成立护理实施和指导小组,由护士长负责整个护理方案的策划及组织协调,其他人负责结合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常见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经验,提出建议,针对性的提出对策。经统计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①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介入治疗的重要性、目的性了解不透彻,导致治疗依从性差。我院为此统一了宣教内容,制定了规范的健康教育资料。②护理流程不完善:护理过程中会因操作技能不熟练、护理流程不完善导致穿刺处出血、血肿等。我院对所有参与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完善护理流程,避免了人为影响。③女性便器不实用:术后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作为促进造影剂排出,需要大量饮水或补液,患者穿刺处加压绷带会随着反复便器接尿动作而松落,引起穿刺口出血。我院根据患者卧床接尿的需求以及女性生理解剖特点,人性化的制作了适合患者的接尿器。除此之外,针对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我院会人性化的给予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入院时、术前一日晚、术后24小时、出院时焦虑水平(SAI)与疾病不确定感(MUIS)。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均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时间点焦虑水平

两组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晚、术后24h、出院时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点疾病不确定感

术前1晚、术后24h、出院时护理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血管狭窄患者病情复杂,部分患者还合并其他基础疾病[3],加上对介入治疗方法了解少,会充满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情绪的波动不利于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4],容易导致手术失败,焦虑等情绪会对神经内分泌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个性化护理针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处理,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差错,给患者极大的安全感,对患者情绪稳定有重要作用[5]。

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使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手段有一个正确认知,心理防御水平提高,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术前1晚、术后24h及出院时的焦虑状态、疾病不确定感均有影响,能使患者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蕾.个性化护理路径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状态的干预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6):1145-1146.

[2] Ru,Zhang,Ji,Lii,Hong,Lv,Jing,Wei,Xiu-Cai,Fang,Jia-Ming,Qian.Elevated expression of c-fo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rrelates with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ne(IBS):a new taret for IBS treatment.[J].Intre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2011,26(8):390-391.

[3] 杨金红,刘志浩.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09:480-481.

[4] 马启平.分级心理指导干预脑血管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及预后分析[J].当代护士,2018,25(24):149-150.

[5] 魏立平,罗士梅,陈海娅,等.心理干预对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5:126-127.

猜你喜欢

介入脑血管病焦虑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