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9-10-21赵雅波姜云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研究

赵雅波 姜云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进入品质提升期,对旅游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构建科学、系统化的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接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希望为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出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行业适应能力。

1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

1.1“低就业率与高流失率”折射出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脱节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服务和管理人才,而旅游管理專业本科学生竞争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成正比。一方面,企业招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后发现,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企业还需要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上花费较多时间和较高成本;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认为该岗位不能体现自己的所学、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人生价值,因而选择“跳槽”去从事其它行业,致使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流动性很强。数据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初次在本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另一方面,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又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两年后继续从事旅游行业者低于初期就业人数 20%)。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理论能力不如研究生”,恰恰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低就业率与高流失率”折射出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1.2行业需求与专业特点决定实践教学的地位

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存在与发展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和区域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面临如何把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难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需要在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师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路径。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 21 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

2.1以培养“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

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要求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一方面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求国际教育联盟的机会,与国外知名大学通过交换交流生或合资办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海外实习机会,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我们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增加课时、拓宽教学途径等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鼓励与要求学生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并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和设置特色化的实践环节,将职业道德、竞争合作意识的教育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合作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2.2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建设

应用型专业教师要深刻把握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凝炼实践教学特色,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合理结合,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相关行业的联系,打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实践技能水平的平合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的教育,不仅要求老师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旅游业相关的阅历和经验因此,我们应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地让专业教师走出去,到旅游及相关企业进行进修和学习,甚至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岗位的轮岗培训;另一方面,邀请实习基地资深一线服务操作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层来校进行教学示范和讲座,弥补现有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3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新的构建,涉及教学观念、学习方法、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重新定位师生关系,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扮演新的角色,并且角色转变的快与慢、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改革应该在勇于探索,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强化实践环节的指导、监督、考核,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进行理论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能适时地调整自己对实践的看法和认识,强化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自主性。教师也从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知识传授和应用技能指导、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来。

总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杨晚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缪莹莹.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 罗锦霞.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8(01)

[4]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J]. 刘晓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5]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王迎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7)

[6]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为例[J]. 张自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5)

[7]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探究——以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王静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8)

[8]基于毕业生就业调查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质量提升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 王峥.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12)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GJC131807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