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2019-10-21陈叶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家庭作业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供学生在课外(主要是家庭)进行的拓展练习,其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对课堂所学进行巩固、延伸、补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識在实践中灵活转化运用的能力。

现代社会,由于人的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衡量标准也更为科学全面,作业也应该向着提高、开放、探究、创新的方向转变。但是目前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还停留在传统以应试为中心的樊笼中,大多单一陈旧,机械枯燥,基本上是无意义的书面练习和重复。而这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大力倡导以“培养全面的人”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理念。

因此,本课题将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客观呈现目前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策略性的建议和结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性作业;创造性作业;活动作业观

家庭作业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供学生在课外(主要是家庭)进行的拓展练习。它既是对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对于老师来说,设计、布置家庭作业是其正常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迅速掌握和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途径;而对于家长来说,陪伴监督子女的作业完成过程既是了解孩子真实学习水平的窗口,也是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契机。

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理念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了解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研究如何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对策,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钻研的课题。

一、主要问题的提出

根据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由于人的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衡量标准也更为科学全面,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策略、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变革和创新的有益探索,比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智慧课堂的出现,都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家庭作业作为教学工作重要的一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作业设计的立意高度、还是作业外化的形式,都和过去差别不大,这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步伐。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作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完善和改进,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还引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孩子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下降,父母的焦虑升级,家庭亲子关系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和恶化,甚至出现家庭暴力、悲剧事件等。

据一份来自网络的《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大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或居全球第一。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而作业也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压力负担来源和彼此间关系紧张的原因。

因此关注家庭作业,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二、研究手段和方法

1、 一线教师座谈。主要了解目前家庭作业的基本形式、量的多少(总量多少以及各科课程作业比例)、难易程度,以及教师对作业的认知和态度。

2、针对小学二至六年级,随机抽取8个班,每班抽取二分之一的学生,共160人左右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接受态度、完成情况,以及对作业模式改良的心理期望以及建议。

3、围绕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10个家庭展开个案研究。主要观察父母陪伴子女完成作业的情况、参与方式、情绪态度等。

三、调查结果

经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和个案观察,我们发现现阶段小学生家庭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陈旧,内容枯燥,很多是无意义的书面练习和重复,这种以应试为主的刷题机制,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它只片面检测了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记忆、运算能力,却疏于对其他诸如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探索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实践运用。

2、作业量大,学生作业负担普遍较重。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度依赖教辅资料,没有经过适当的精筛细选,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做起作业苦不堪言,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小小年纪就牺牲了睡眠,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学习回报。更可怕的是题海战术还会摧毁一个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3、作业没有分层设计,大一统。有的能力水平稍弱的孩子完成起来很费劲,而另一些孩子则觉得过于简单,“吃不饱”,作业缺乏挑战性。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

4、作业缺乏合理的时间规定设置。大多数老师只是布置了作业,却没有规定完成时间的上限,只有少部分老师对此作出了要求。如此一来,学生便有了拖拉、磨蹭的借口,十分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两级分化严重。66.8%学生认为写作业非常有必要,也基本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家庭学习,认真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同时剩下的部分学生却对作业比较反感,觉得是累赘,不愿意主动完成,对作业持敷衍凑合的态度。这些学生的作业往往字迹书写潦草,经常漏题少题,而且错误率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中还有将近0.12%的学生从来或常常不做家庭作业。

6、学生普遍期望认为改进现阶段的作业形式。抄写、背诵、默写、计算、写作等常规训练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长期乏味的做题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18%的学生反映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额外练习题,而这些学习资料上的题目和作业题型基本大同小异。

7、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几种作业形式依次为:观察作业(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形态等)、生活体验作业(与爸爸妈妈逛超市、学做特色家乡菜、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角色扮演作業(我是消防员、我是新闻小主播、博物馆的解说员,小小交通员)、阅读作业(课外书籍、绘本、漫画、电影)。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业形式基本上只出现假期,平时几率很小几乎没有。

8、现阶段孩子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大,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据调查,37%的学生作业完成地点是在校外“小饭桌”等辅导培训机构,60%的学生是在自己家中完成,还有3%的学生是在父母工作单位完成作业。这其中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31%,剩下的学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求助身边的父母或培训机构的老师。

9、家长的心态需要调整。在陪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4%的家长能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而56%的家长则感到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自己感觉完全有能力辅导自己孩子的家长占22%,基本能辅导的占51%,剩下27%的家长则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能力。

10、在参与作业指导、为孩子提供帮助的家长中,55%的家长会选择“告知解题策略、提供工具书”等间接辅导的方式,38%的家长会倾向直接告知答案的方式,还有7%的家长会自己动手帮孩子书写完成,家庭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全然变成了“家长作业”。

11、“在如何对待孩子作业中的错误”这一问题上,有32%的家长会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立即指出,有47%的家长会等孩子全部写完检查后整体指出,还有21%的家长会选择忽视的做法,因为这部分家长认为只有暴露缺陷、错误才能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真正水平,帮助他们进步。

12、对于作业量的问题,有59%的家长认为当今孩子的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孩子完成作业后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做其他更有意义或者孩子本身更加感兴趣的事情。

13、76%的家长对目前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存在质疑,甚至很多家长直接将不满的情绪矛头指向了教师。他们认为教师才是批改、检测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人,而这一任务没有理由让家长来完成。

四、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作业本身存在着大量问题,由家庭作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也不在少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现象呢?

首先,在现阶段,教师缺乏对家庭作业性质、定位的明晰认知。简单的将家庭作业看作是课堂作业的另一种形式的在现、翻版,认为两者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量上有一点差异。殊不知,这种理念是极为片面的。

为了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反复进行的背诵、运算、抄写等练习,因为是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必须掌握和达标的内容,所以主要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出现,而不应该在家庭作业中占据太重的比例,换句话说,这些作业应该尽量在学校解决。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可以额外增加专门的习题课,而不是把它变成家庭作业。

真正概念上的家庭作业应该承载着其他更有意义的作用和功能,比如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多维度拓展、应用性探索和创造性实践。

其次,教师没有高度重视家庭作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没有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观的视角下去花心思研究、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此外,他们也没有关注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作业的难易程度上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层设置。

再次,由于作业形式的单一、枯燥,陈旧无趣,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同时助长了消极、被动和倦怠的不良学习态度。

最后,家长在监督、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对自己的角色功能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也没有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孩子的作业。

这种种原因直接引发了中国小学生家庭作业特有的问题和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作业认知观,怎样做才能切实提高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呢,经过与专家的充分座谈探讨以及结合一些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建议

(一)、作为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家庭作业和在校布置的课堂作业、习题课作业有显著不同。而当今大多数老师却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课堂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教学内容、快速即时检测教学效果而设置的一种习题模式,家庭作业则主要是为了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多维拓展和延伸补充,更看重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灵活转化和实践运用。因此两者在内容结构和具体形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换句话说,课堂习题作业中记忆、背诵、演算等题型比例较大,而家庭作业应该是应用、提高、开放、探究等题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受时空局限,有些作业无法实施完成,而家庭作业则不同,它可以涉及更广袤的题材,拥有更丰富的形态,比如打破学科界限或者跨越多重学科的综合课题,或者以某个真实具体的实践问题的解决来重新组织知识的作业等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进入开放的图书馆、网络、其他社会空间、具体生活场景甚至陌生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与研究,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视角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只能通过课后的家庭作业去完成。

所以教师一定要重塑对家庭作业的认知,这样才能设置更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自由整合、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学会研究与创造、完成自我的提高。而这些和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活动作业观也是基本一致的。(杜威认为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和幸福所在。从活动中所获得的个性化的经验,是儿童反思、转化与生成的基点,同样也是孩子们生产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源泉。)

(二)、严格把控好家庭作业的量以及不同题型的比例关系。不让孩子过早的滋生出厌学情绪,不让孩子沦为考试的机器,作业的奴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1、“量”要适当,“质”要精当。一直以来,部分老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布置重复、机械性作业,致使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要遵循“精准”的设计原则,习题数量不要求多,但一定要有典型性,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2、改变内容比例结构。精减以巩固书本上理论知识而反复进行的运算、抄写等习题性作业,增加探究性、创造性、开放性、享受性的作业形式,只有这样,才符合家庭作业的真正定义。

比如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布置的作业既有知识型、能力型,又有活动型、动手制作型、搜集资料型等。具体形式有建构设计思维导图、撰写名著阅读笔记、微观创意写作、发明制作模型、观察日志、手工绘画艺术创作、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角色扮演、微视频拍摄等多种充满个性体验的作业。通过这些服务型、实践型、拓展型、合作探究型等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对自已所学知识的需要,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的真正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和保留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综合运用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三)、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置难度分层的家庭作业。

比如每天布置五道不同层级的题目,让每位学生自己从中任意选择三道完成;或者直接按平时的成绩考核結果将学生分成几个程度等级组来分别布置任务,作业中有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必做题”,也针对成绩稍好、能力稍强的学生布置的一些提高训练题。当然,前者的做法更值得借鉴,因为不仅顾及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作业,还给予了他们自尊心的极大保护。

(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明确设定作业的完成标准和要求,如果需要家长参与的,务必交代清楚家长的辅助程度和参与方式。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亦可以改善当今因为作业日益紧张的亲子关系。

1、在作业中标注完成方式和时间。说明清楚是独立完成还是可以团队合作完成、需不需要家长参与共同完成等问题。有些作业必须给予孩子完成时间的限制,这样能有效防止或改善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拖拉情况,帮助他们养成专注学习的良好习惯。

2、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提出清晰、明确的指标要求,而对家长则提供一份有效引导孩子做作业的策略建议和方法指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家长双方都各自明了每个人的不同任务分工和使命,促使家长运用相对科学、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也能防止家长过度参与扼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情况出现,还能减少因为家长盲目的焦虑、暴怒等不良情绪带给孩子的心灵伤害。

3、尽量在作业的设计中避免需要家长检查作业的程序。毕竟很多家长不是从事专门教学工作的人,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做会引发他们的不满,同时被家长检查、修改、完善后的一份份看似没有错误的作业也会让教师自己得不到关于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反馈。

(五)教师应重视作业评价环节以及后期展示环节的设计。

1、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作业可以由教师本人全批全改,重点批改,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整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相关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校企互动。并通过多方评价给予学生更多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学习反馈,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运用有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评语“激励”学生。既要点出学生的短板和不足,更要多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多与学生真诚交心,把作业视作自己和学生交流的一扇窗口。

3、定期开展“家庭作业展示交流活动”。教师既可通过网络上的班级主页、移动终端的班级微信群等线上虚拟空间展示,也可以利用教室、校园、社区、商场、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某些特定主题作业的展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展现优秀的教学成果,促进大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还可以跨越学校和外界的之间的鸿沟,引发更多关注,扩大家庭作业的社会影响力。学生也会因为看到自己的作业成果展出,而于今后更加认真的投入到作业的完成过程。

综上所述,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观不仅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也需要我们在作业的布置上同样与时俱进。作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让学生在“思”中完成作业,在“说”中完成作业,在“玩”中完成作业,在“实践”中完成作业,在“动手”中完成作业,不仅可以领悟到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生活真谛,增强了应用知识能力、学科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更为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社区、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而这也正是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6.

[2]Shirley Steinberg,Joe,L.Kincheloe.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M].易进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8-20.

[3]任宝贵.国外家庭作业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 (3).

[4]琳达哈蒙德等.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冯锐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23-40.

[5]焦炜.论创造性作业的价值与实现[J].教育学术月刊,2012,(9).

[6]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十版)[M].何先友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陈叶(1981-1)女,安徽省芜湖市,汉族,硕士,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传播学,现为韩国安养大学博士。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