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19-10-21尼玛拉姆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途径语文教学

尼玛拉姆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90-01

德育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为人首先要立德,有德行做基础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育教学中语文学科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德育渗透作用,老师应如何去利用语文教学影响孩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如下问题:冷漠,对于集体活动淡漠处置,缺少集体荣誉感,缺少团结协作的精神。自私,由于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娇生惯养,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在集体中,当与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发生冲突他们不会包容,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他们会不计集体或其他同学的利益思考问题。好吃懒做、追求安逸享乐、攀比之心强、没有爱心、好攻击、爱打斗、破坏公物、甚至偷窃、敲诈、沉迷于电子游戏、厌学等。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根据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侧重知识的灌输,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注重德育渗透。

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2.1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不同文体的教育的魅力。

(1)故事性文体的运用。对学生的教育不要给人刻意之感,应在巧妙的活动中润物无声,发挥故事性的文体教学作用。例《龟兔赛跑》中,在讲授相关的语文知识后我们不可戛然而止,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跑得如此之快的小白兔,为什么会输给慢腾腾的乌龟?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慢慢引导学生知道骄傲的危害。教师即使不告诉同学们不要像白兔一样骄傲,他们小小的心灵中也自会知道骄傲不好。再比如《滥竽充数》中东郭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闹剧?学生会追根溯源,最终明白,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可以浑水摸鱼,到头只能坑害自己。

(2)经典记叙文的运用。《地震中的父与子》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文本本身的知识性的东西,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并要去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亲情,感受父母之爱。

2.2 在教学中要通过扩展课文链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篇文章的教学只是一类文章的典范,我们要依此发挥教材的导向,扩大知识的宽度和厚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可喜的收获。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结束时我们可以扩展一下中国的其他风景名胜:看像巨龙穿行在祖国大地的万里长城,盘桓飞舞,曲折蜿蜒;像绸带飘落在大地的京杭大运河,波光闪闪,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秦始皇兵马俑……听长江、黄河的喧响奔腾,他们像母亲一样守护着祖国,似两条奔腾不息的巨龙。清新秀美的九寨沟,高大的恒山,巍峨的华山,秀丽的泰山,雄奇的衡山,峻拔的嵩山的五岳……真是不胜枚举的秀丽景致,阅不完的人间仙境……让学生在了解桂林的美景时更看到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自然会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苏武的故事》时,插入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的为国,为尊严而坚守的事例:司马迁受腐刑却为尊严而战,写出历史巨著《史记》;文天祥的宁死不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他们在学习中会有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就会慢慢勾勒出来,成长起来。他们自然也会在英雄身上学习那种英雄志气。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一文时,要扩展祖国的屈辱历史,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的屈辱,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的悲壮,在以一次次不平等的条约中看祖国是病夫,但我们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瘦弱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怀中紧紧抱住炎黄子孙,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用小米步枪争取自由。中山先生,在寒冷的岁月里开始艰难摸索,毛泽东,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学生在扩展中会意识到:贫穷落后的可怕,也会在重生的祖国身上感到坚持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文本做好知识链接,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3 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要充分利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综合实践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比如,在完成“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时,学生要进行搜集,访问,信息整合,最后汇报,他们在活动结束后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也会从中收获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功利性的求取知识,只追求高分,忽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和引导。我们不仅要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还要注重它的人文性,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巧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之人。

参考文献:

[1]张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7,0(2X).

[2]曾小佳,郑显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的渗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1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途径语文教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