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梅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

2019-10-21孙士丹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总有效率

孙士丹

【摘 要】目的:探讨乌梅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12到2019.05时段内诊疗的9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划分为参照组(n=46)、试验组(n=46)。即参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救治,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乌梅汤救治,对比患儿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参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96%,试验组为97.83%,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显著较短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在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救治的前提下,联合乌梅汤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乌梅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52-01

肠系膜淋巴结炎还可称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回肠、直肠等部位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反应,是小儿常见病,好发于冬春时节。患病时,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便秘、腹痛、恶心呕吐,较为严重时还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影响。随着中医理论的持续性深化,使之在多疾病治疗领域中取得前景,特别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疗效更是显著[1]。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12到2019.05时段内诊疗的9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划分为参照组(n=46)、试验组(n=46)。即参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4:22;年龄平均数为(6.53±1.04)岁,病程平均数为(3.33±1.32)周。试验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3:23;年龄平均数为(6.76±1.17)岁,病程平均数为(3.87±1.59)周。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救治,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乌梅汤救治,具体操作如下:

(1)对症救治。对患者予以静脉滴注给药,药物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利巴韦林,前者剂量为50mg/kg·d,后者剂量为10mg/kg·d;若患儿表现为高热、重度呕吐或脱水,应立即施行退热、补液及解痉止吐治疗[2]。

(2)乌梅汤。基础方:15g党参;12g当归;10g川楝子,10g胡黄连,10g白芷,10g延胡索,10g甘草;6g槟榔,6g细辛,6g花椒。若患儿表现为便稀,加用白术、白扁豆和炒山药,各10g;若患儿表现为发热,加用10g知母和6g石膏;若患儿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加用莪术和红藤,各10g;若患儿表现为恶心呕吐,加用紫苏叶、竹茹和陈皮,各10g;若患儿表现为纳差,加用焦麦芽、焦六神曲和焦山楂,各10g;若患儿表现为便秘或大便干结,加用炒莱菔子和炒火麻仁,各10g;若患儿表现为重度疼痛,加用20g乌梅及10g五灵脂;若患儿表现为入睡不安稳,加用远志和酸枣仁,各10g。水煎药,若患儿>6岁,1日1剂,1日3次;若患儿<6岁,2日1剂,多次服用。6d为1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3]。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儿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即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腔淋巴结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参照,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前者用-x±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后者用%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儿总有效率

参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96%,试验组为97.83%,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试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显著较短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常见病,多集中在3-7岁患儿,常和上呼吸道感染、肠胃道炎症等表现合并存在。西医治疗模式下,是以抗感染、抗病毒为对症救治为前提,但却呈现起效慢、腹痛反复、周期长、并发症多的缺陷,难以改善淋巴结炎症。而在中医理论下,将该病纳入“腹痛”领域,以乌梅汤加减药方为例,花椒具有抑制平滑肌、平喘、抗胃溃疡的效果;胡黄连药效为清热燥湿,槟榔药效为泻下收敛,白芷药效为消肿排脓和通窍止痛,党参药效为提高免疫力,延胡索为缓解疼痛,细辛药效为利水散寒、祛风[5]。本课题研究可知,参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96%,试验组为97.83%,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显著较短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总之,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在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救治的前提下,联合乌梅汤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加减温胆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痰热互结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4):3685-3687.

[2] 陆永明.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381-17381.

[3] 李军.自拟缓急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14-15.

[4] 张玲.乌梅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18(01):61-63.

[5] 林志明.自拟缓急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144-144.

猜你喜欢

总有效率
中医理疗联合药物治疗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观察
骨瓜提取物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