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实践与探索
2019-10-21陈万丽
陈万丽
摘 要:本文结合幼儿园多年来开展建构游戏的情况,总结了有效开展的策略:一是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发挥建构游戏的价值;二是重视教师观察、指导,从“主导”到“共建”;三是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从“技能”到“能力”。希望本文能给教育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以来,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大量的游戏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其中建构游戏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建构游戏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以技能传统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关注幼儿的建构体验,关注他们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关注他们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通过有效开展建构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了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一、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发挥建构游戏的价值
在传统的建构区域活动中,在材料投放方面存在单一,静态化的问题;在建构游戏的时间安排上也比较零碎,如只是安排在晨间来园的锻炼时间,或者安排在离园的过渡环节,这些无法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而在建构区角的空间安排上,也只是利用桌面,让孩子们玩一些桌面游戏。如此设置和安排游戏,导致这个区角的游戏常常被孩子们打入“冷宫”,无法实现建构游戏应有的教育价值,而且由于“碎片化”的安排,使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会养成做事心不专心,容易半途而废的习惯,其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为此,我们在现有条件下,再次对建构游戏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时间、场地以及材料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如我们专门开辟了较大的建构游戏区角,并命名为“智慧建构馆”。这里设有地毯区,为孩子们进行中大型积木游戏提供场地;而操作区,则是让孩子们在不同形状的桌子上开展能源类材料的实验;还有低结构材料区,专门设有材料储物柜,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与组合材料;最显眼的作品展示架,这里是孩子们自主建构作品的展览区。
同时在主题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建构区作为所有活动区域中最主要的创造性游戏区域来使用。在幼儿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我们把教室、旁边的走廊、还有大厅里的相应区域,都设置成孩子们自主建构的游戏场所,从而在全园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建构游戏氛围。
二、重视教师观察、指导,从“主导”到“共建”
在建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年龄小,在建构技能与内容方面常常受到局限。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建构游戏中的教育指导,以提高建构游戏的质量,并对于建构游戏中如何指导、指导什么等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如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拿到积木等材料进行建构时,他们常常只是在随意拼搭,而且是只对建构时的动作有兴趣,垒高了推倒重来,在反复推倒重来中收获建构的快乐与满足。也就是说他们缺乏明确的建构目的,这样无法体现建构游戏的价值。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指导。如当他们只是漫无目的地把玩与摆弄材料时,教师要及时追问:“你现在在搭什么?”此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材料,然后关心起来自己搭建的建构物来,并开始思考“对呀,我搭的是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师幼可以共同为这个建筑物进行命名,以提高幼儿建构游戏的价值。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高度管控者,也不是游戏的主导者,而是努力转变身份,成为了孩子们游戏的“观察者”,并扮演起“玩伴”的角色,当师幼共同合作完成一件建构作品时,孩子们学习到了很多建构技能,收获了个性化的游戏体验。
三、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从“技能”到“能力”
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我们不能以单纯传统建构技能为主,而是以建构游戏为载体,在建构中提高幼儿建构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如在建构游戏之初,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材料根本不够,这么多的游戏材料从哪里来?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幼儿、家长等,让他们和教师共同搜集废旧物品,来充实我们的材料百宝箱。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有很多游戏材料,像牛奶瓶、矿泉水瓶、饼干盒,明天我就带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建高楼的游戏、搭建一艘宇宙飞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为我们准备了大量的建构游戏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分类、整理、清潔,最后让百宝箱变得“名符其实”。通过建构材料的准备,培养了孩子们分享的意识。
又如,到了建构时间,大家“一窝蜂”地冲向百宝箱,可是材料是有限的,于是大家发生了争抢,各种不愉快就出现了。由此出发,教师组织孩子们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和制订材料使用的规则,并把这些亲自制定的规则转化为建构游戏中自觉遵守的行为,有效提升了他们自主建构的能力。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地不断推进,幼儿游戏的不断创新将会一次次刷新我们的游戏理念以及建构游戏思维。在以后的建构游戏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游戏材料的有效运用,关注建构游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海娟.大班幼儿建构区游戏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7):80-82.
[2]张贤容.幼儿园主题式建构游戏的组织与开展[J].幼儿教育研究,2017(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