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GPS对时异常处理探析
2019-10-21叶斌
叶斌
摘 要:随着电厂、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对站内装置对时准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有了统一时钟,既可以实现全站各系统在 GPS 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后事故后的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开关动作、调整的先后顺序及准确时间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过程。于是对时的缺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习了解GPS装置对时的相关知识和故障处理变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GPS对时;异常处理;电力系统
1.故障现象
某日,雷雨天气,某变电站系统保护跳闸时间与装置SOE时间不一致,检修人员在调取后台机 SOE 记录,发现某个装置记录时间异常,摘取部分如下:
可见,装置SOE时间与系统时间相差2个小时,且参考其他装置时间可以判断是装置报的时间不对,即SOE时间向后推迟了2小时。
2.原因分析
检修人员第一步需排除保护测控装置问题,首先是检查了保护测控装置的时间,后查看其历史记录时间,两者时间是一致的,排除了面板时钟采用与调度主站對时方式的可能。然后对照后台报文时间发现与上述出情况相同,即后台监控机的时间确实与装置时间有出入。于是检修人员检查 csc211 保护装置面板是否显示对时成功,装置显示 “SEC”则表示有对上时,为什么SOE时间显示不对呢?我们觉得装置实际是没对上时,装置显示“SEC”是不能作为对上时的唯一的依据,检修人员怀疑是保护测控装置有问题,为了确定查看了其他装置。看了几台,结果一样。可以判断不是装置插件的问题而另有原因。第二步排除时钟源的问题,检查对时装置的系统时间,对时装置是正常的,面板无告警且时间准确,第三步检查两者接线通信是否正常,因为 GPS 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保护设备接口不能正常通信的问题,使保护装置接受时间异常。为了验证是否是此种情况,检修人员修改装置对时方式,把B码对时改为网络对时。再次重复上述试验,保护装置记录的时间正常。
由此判断,当装置判断装置不通过B码对时,即通过CAN 网接收通信对时,并以此为根据记录各种事件。从上面看,时间异常消失了,说明保护装置是正常的(如是南瑞装置,需解除B码线方可判断,因为南瑞装置B码对时和网络对时是并行的,B码优先级别高于网络且精确)。问题都集中到 GPS 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保护设备接口是否匹配上来了,该站的保护装置实际采用 B码对时时。我们首先测量了对时电压为 3.2V(对时源是四方,南瑞的一般2.2左右),和该种保护的对时电压匹配。可以判断对时装置的这副节点没有问题,接着检查了 GPS 装置输出的两根通讯线与保护装置对时口的连接关系。问题查到这里,大家几乎都确定是两根线接反了。为了加快检查速度,检修人员直接把两个线的位置对调后,仍不行。最后怀疑是否装置线松动,于是就到装置背板和端子排重新拧拧看看吧,重复做上述试验,结果时间正常。
3.其他的异常情况
除了上述由于安装调试不当的对时异常外,某些硬件和软件故障也会导致对时失效。
一是测控装置面板时间与动作时间不符:某老变电站的面板时间超过动作时间近 1 个小时,主要原因是测控面板时钟采用与调度主站对时方式,时钟由调度主站发出经通道传至厂站装置。这种老式对时方式因通道延时造成时钟误差。
二是天线故障:一种情况是安装位置不对,应按从下往上看360°无遮挡的标准安装;另一种是天线与装置接触不良,该种情况较少见,本人遇见过一次,更换对时装置后即正常。
三是参数设置错误:有些保护装置可内部选择对时种类,选择不当会引起无效对时;综自系统也可设置为站内和站外对时,两种的精度有差别。
四是电源:有的变电站设备较多,单台装置无法带太多负荷,如负担太重,会引起对时紊乱。运行时会出现装置无规律的对时错误,多接一副节点或可根据情况增加一定数量对时扩展设备,能解决问题。
五是CPU插件电池:南瑞装置曾出现CPU插件中纽扣电池老化,需更换电池才可对时的情况。
结 论
本次异常处理一方面锻炼了检修人员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了处理GPS故障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我们人员对 GPS 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GPS 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在验收时常常疏忽了对时的验收,往往等到验收过后出现故障时才发现天线安装的位置不正确,给后期整改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应该建立健全 GPS 的验收规范,现场验收不能仅依据面板的上显示“*”来判断是否对的上,一定要进行遥信开入试验以确定对时正确。由于变电站内往往存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其接口类型繁多,装置数量也不等,所以考虑如何让 GPS 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设备接口正常匹配,不光是检修人员,对于设计人员在前期订货时也是一定要弄清楚的。另外,定期检查装置时钟是否正常,能及早发现对时故障,从而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邢增波.关于短波远程控制系统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
[2] 王洪剑,白跃伟.光纤通信远程监测系统创新设计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