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19-10-21张明静
张明静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现实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使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永远敞开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广阔的空间。结合本人多年地理教学经验,探究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地理;激发共鸣;深化记忆;加强实践;培养兴趣
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要冲刺高考,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非常的大,而且地理学科是学生之间很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门学科,学生想要取得高分,地理学科是不能拖后腿的。生活化教学看似很简单,但教师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完美融合不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收集素材,思考教学内容与素材是否匹配。教师要发挥学生这个年龄的性格优势,树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共鸣
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如果只有教师一个人卖力的教授而学生完全不配合教师,资历再高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共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共鸣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这一章节学习的知识点会让学生感觉到很熟悉,因为学生能感受到身边有新生命的降臨,也有生命的离世。教师在教授这一章节的知识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共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面,感受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深化知识理解记忆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单单只是采用口诉的教学形式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把专业名词换成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表达出来,深化知识点并且理解记忆。学生要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知识点,学生过不了多久就很遗忘。不同的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方式不一样,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方式去记忆知识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树立起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授“山地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和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这一章节得知识点给学生的感觉很熟悉但是学习的知识又是从未接触过的,学生会从地理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山地,改变原来对山地的看法。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点难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采用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拉近地理学科与学生直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三、加强地理知识实践
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实践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使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成就感。学生具有地理实践能力,就能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任务,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并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不只是做言语上的巨人。
例如,教师在教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和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的分布规律。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告知学生我们现在环境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教师还可以指出那些行为是在危害我们的水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与学生中的生活现象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实践,拿出一些实际有效的行动改善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给它造成第二次伤害。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化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共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了解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深入,为了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们领会到地理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学生都对神秘的宇宙充满着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个好奇心,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帮助教师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内学习。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有很多传统教学没有的优点,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强化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关注和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谢春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
[2]叶昌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