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慈善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策

2019-10-21王东杰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慈善

王东杰

摘 要: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慈善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慈善也存在“诈捐”“骗捐”行为、道德绑架倾向等困境,原因在于监督体系不完备、信息公开不到位、慈善理念比较传统,只有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信息透明公开、树立现代慈善理念,才能确保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慈善;网络慈善;募捐

慈善是衡量社会发展成熟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但伴随着一系列慈善丑闻的发生,不断降低传统慈善行业的公信力。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网络慈善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这不仅重新燃起了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和信心,而且也有助于传统慈善组织改正问题、涅槃重生。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慈善也存在“诈捐”、“骗捐”事件,如何避免重蹈传统慈善的覆辙,促进网络慈善健康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网络慈善面临的困境

(一)存在“诈捐”“骗捐”行为。如今,互联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空间经常会更新募捐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公益组织发布的,也有个人发布的,但由于网络空间虚拟性的特征,层出不穷的募捐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其中确有遇到困难急需得到援助之人,但也不乏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恻隐心进行骗捐的不法之徒,还有承诺但不付诸实施的“诈捐”分子。“骗捐”主要通过捏造事实、编造故事、隐瞒真相等形式,骗取人们的信任,达到非法聚财之目的;“诈捐”往往发生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身上,他们通过许诺的形式赢得了公众的支持,事后却不兑现承诺。慈善本身彰显的是人性的光辉,但在“诈捐”、“骗捐”的冲击下,网络慈善也照出了人性之恶,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道德绑架倾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存在,甚至呈现逐渐拉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出现了“仇富”心理,加之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理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富人就应该拿出更多的钱财扶危济困,从而对富人的慈善行为进行道德绑架。客观地讲,慈善是自愿行為,不应该被赋予太多的道德评价,但现在却形成了这么一种错误倾向,即占有社会财富较多的人是慈善的主体,从而产生网民“逼捐”的不正常情形。在网民语言暴力的“逼捐”下,富人不仅要捐款,而且捐少了还不行,必须达到网民的预期方才罢休。事实上,慈善并不是哪类人的特定义务,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他人的慈善行为指手画脚,更不能攻讦、谩骂,道德绑架的慈善只能让富人越来越远离慈善。

(三)善款使用备受质疑。一些慈善救助活动之所以受到公众质疑,主要在于善款使用没有做到公开透明,无论是使用明细,还是对余款的处置,公众很难查阅到相关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免引起误解、质疑。网络慈善捐助的善款大多直接进入受助者的银行账户,由其自主支配,存在善款被挪用的风险。网络募捐平台过高收取手续费也备受质疑,为了维护日常运营,平台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收取比例过高,难免就背离了公益的初衷。一些平台面对网友的质疑,不但不主动解疑释惑,反而简单粗暴地删除网友留言,甚至直接拉黑,严重伤害网友情感。网络慈善募集善款的去向,影响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决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态度,不当使用善款将制约网络慈善的良性发展。

二、网络慈善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监督体系不完备。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但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外部约束力量的薄弱甚至缺失,是导致网络慈善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社会组织受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如果找不到可以挂靠的业务部门,社会组织就可能不被批准成立,这就导致规模较小的社会组织游离在政府监管之外。慈善组织也不例外,不少民间慈善组织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相关部门自然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对于那些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而言,由于监管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晰,产生推诿扯皮的状况,等同于不受监管。社会监督同样乏力,网络慈善的捐助人是无数的网友,但网友的分散存在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同样,新闻媒体、网民也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信息公开不到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凡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都可能细菌丛生。对于慈善组织而言,必须把信息公开作为生命线,只有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各项业务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才能提升公信力,实现长足发展。当前,一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意识不强,难以满足公众对捐赠善款使用情况的监管需求,面对公众的质疑,回应反馈也不及时。虽然出台了《公益慈善捐助公开指引》,但其约束力不够,很难确保网络慈善组织依规行事。在“慈善中国”网站设定了募捐方案备案、慈善项目进展、慈善组织年报等栏目,公众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但信息公开比较模糊,细化程度不够,还是难以把握某一慈善项目的具体情况。信息公开不到位的结果是,当公众心存疑虑时,便直接在网上质疑、爆料,这无疑降低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三)慈善理念比较传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公众的慈善理念尚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慈善文化的窠臼,面对困难群体的求助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互联网营造了陌生人世界,但公众通过互联网进行慈善捐助时往往受人情因素的影响,如面对微信朋友圈散发的各类求助信息,不少人会因碍于情面而进行捐助,并且在不加以证实的情况下二次转发,这类慈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亲亲”依赖行为,并非成熟社会应有的互助之举,难以确保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对慈善存在片面理解,把慈善等同于献爱心,为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爱心进行慈善欺骗埋下了祸根。

三、网络慈善面临困境的破解之策

(一)完善监督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财税、审计等要切实发挥行政监督职能,对网络慈善实施全方位监管,包括经营状况、年度财报、运行项目、资金流向等均应纳入监管范围,对存在问题的慈善组织及时整顿。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监督,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对其运作状况了解最深、把握最准,也最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应树牢责任意识,发挥好监督作用。社会公众要提高主体意识,主动跟踪、了解、掌握所捐善款的使用情况,勇于揭露、举报违规运行的网络慈善项目。

(二)加强信息透明公开。网络慈善只有强化信息公开的力度,满足公众知情权,消除其疑虑,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行稳致远发展。慈善组织要通过官方网站公布组织架构、财务年报、运营项目等基本信息,特别是募集到的善款及其使用明细;网络慈善平台要及时、准确发布慈善项目的发起者、求助者、募捐金额、募捐时限等信息;受助者也要及时公布善款使用情况,余款的处置方式,并提供原始凭证。各主体在公开信息时,应力求简洁、准确,避免云遮雾绕。总之,信息公开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也不能仅仅体现为繁琐的表格中,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三)树立现代慈善理念。现代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血缘关系逐渐淡化,因此,要树立平等、博爱的现代慈善理念,对需要帮助的人一视同仁,不因各种关系的羁绊而差别对待。要加大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时、主动向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当然,也要杜绝盲目、激情慈善行为,对网络上发布的慈善信息要加以甄别,让真正困难的群体得到资助。同时,慈善行为的施助者、受助者、网络慈善平台都要严守社会公德,不“诈捐”“少捐”、不弄虚作假、不骗取钱财,为网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慈善
中华慈善日
慈善硬笔书法
笑与爱(慈善漫画选登2)
慈善硬笔书法
笑与爱(慈善漫画选登)
2015中国慈善排名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