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儿各风 多一点儿阳光
2019-10-21宋淑美
宋淑美
【案例背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及同伴的认可,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比别人做得好,而且不断超越自己。成功的教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诉诸于情感,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只有触动孩子的心灵,教育者才会有丰盈的收获。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师“推一推”,学生“动一动”的结果。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被尊重和重视,才能使学生的发展得到动力性的支持。
在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他们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却是班级的中坚力量。对于正处在生长发展特别阶段的儿童来说,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头脑中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针对孩子们这样的特点,要触动孩子的心灵,首先要贴近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什么烦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如果在班級工作中,教师多去关注他们,为他们创设多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在班级的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他们的潜力,他们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加快集体进步的步伐。
事件描述:
在班里A同学实在是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个子不高,瘦瘦的,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守纪律,成绩一般。所以他既不会因为成绩的优秀而令我喜上眉梢,也不会因为不做作业而让我怒上心头。很长一段时间,A同学给我留下的所有印象用十几个字便可以描述了。开学一个多月以后,就逐渐发现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趴在桌子上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A同学为什么在入校一个多月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问题的解决:
1.对策与方法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平凡”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这些同学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A同学觉得自己的语文成绩差,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就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于A同学的疏导和教育,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他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第一步可以做的是设法让他信任我,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然后,辅导他怎样学习语文,让他掌握一些学习该门课的策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和他一起探讨:以前为什么学习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上课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提问A同学一些并不十分难的问题,A同学答对了我会及时表扬他;课堂上做练习,A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对了我会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考试卷子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80多分,我用手拍拍他的脑袋说“不错,有进步”。A同学抬起头来,在他的眼眸中,我分明看到了激动的光芒。
2.方案的实施
第一步:辅导性谈话
带着这样的设想,在一次自习的时候,我和他进行了一次聊天。(见他态度不是很积极,为了拉近我们的距离,我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交谈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A同学虽然原先基础较差,但他还是想学习的,只是缺少学习的动力,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好语文。只要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尝到学习的乐趣,A同学是有潜力可挖掘的,上面提到的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步:深入了解,指导学习方法
我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掌握学生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从中了解中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属于粗暴型,做任何事,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从他的在校情况来看,他完全具备学好的能力。只要给他树立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自信心,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所以,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我以语文为突破口,给他解剖如何进行学习。同时,我决定给他安排学习助手,协助、监督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步:教育性谈话
为帮助他树立信心,我又设计了一次私下的谈话,并在“不经意”中解决了他与同桌的问题。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谈话。
3.实施的效果
那一段时间,我经常保持与A同学联系,交流情况。一有进步,就表扬他,同时不忘对他提出新的要求或建议。我发现他学习越来越努力。渐渐地,A同学上语文课变得很专注,每次我讲完,A同学的嘴角如果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我就知道他听懂了。A同学的语文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的中上水平,我便鼓励他课后自己多去看一些课外书籍,在书上多做笔记或根据自己读的书,写些日记或感触。果然A同学不仅能认真去看,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能够来问我。A同学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经常私下里让我给他修改作文。对一个内向的人来说,这种兴趣是稳定而持久的,从那以后,他基本上是微笑着上完语文课的。
评析:
老师的鼓励,浇灌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的第一步。A同学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我为他的成功而高兴。鼓励和表扬的话语确实能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树立起更多自信,也让他体会到周围人对他的积极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并且多多益善。
教育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师要坚持从成功中学习的思想。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师殷切的话语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在老师给予的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用心做教育,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