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94例临床观察
2019-10-21刘小平
刘小平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94例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4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未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一应用西医药)与实验组(4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给药4周后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给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西医药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36-01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肠功能性疾病,该病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在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基础上伴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暖气、食欲不振等胃肠不适症状,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压力的加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临床根治难度大[1]。本次研究为论证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价值,比较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47例单一行常规西医治疗患者与4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27例)女(20例)比例为27:20,年龄在23岁至63岁,中位年龄为(45.22±1.12)岁,病程在1年至4年,平均病程在(2.21±0.12)年。对照组4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26例)女(21例)比例為26:21,年龄在22岁至65岁,中位年龄为(45.25±1.14)岁,病程在1年至5年,平均病程在(2.25±0.14)年。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参考我国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内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内镜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患者均持续6个月出现腹胀、早饱、腹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功能性消化不良确诊。此外本次研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相关内容,所有患者脘腹胀满、恶心、嗳气的同时伴有胁肋胀痛、大便不爽、食欲不振、脉弦等肝胃不和证,患者符合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其他治疗性药物或有胃肠外科手术史患者。(2)排除未遵循医嘱用药患者。(3)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或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构椽酸莫沙必利片、吗丁啉等常规西药治疗,其中枸橼酸莫沙必利每次口服5 mg,tid。吗丁琳每次口服给药10 mg,tid,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基础上加用健脾疏肝汤治疗,健脾疏肝汤基本组方如下:白术5g、茯苓10g、柴胡15g、郁金10g、砂仁15g、白芍15g、陈皮15g、枳壳15g、炒山楂10g、甘草5g(选自《徐兆祥方》)。上述药物清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温服100mL,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治疗3个疗程预后情况,若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肝胃不和证均消失则表示治愈,若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肝胃不和证均明显改善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肝胃不和证均未明显改善则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与有效率的和。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治疗3个疗程预后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给药治疗3个疗程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给药治疗期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分别发生1例、1例,共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药治疗期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分别发生3例、4例,共有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 VS 14.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5.0143,P<0.05。
3 讨论
功能消化不良的发生与精神心理、胃肠功能障碍以及胃酸分泌异常均有密切的联系,莫沙必利以及吗丁啉属于临床常用要,莫沙必利与吗丁啉均可促进胃排空,但是西医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2]。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痞满”疾病较为相似,本病病位在脾与胃,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其中脾主转化,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可横逆乘脾犯胃,从而影响脾胃运化[3]。
健脾疏肝汤方中以柴胡为君,柴胡性味芳香,善于疏肝解郁,方中郁金在助柴胡行气解郁,方中柴胡与郁金共为君药,陈皮在理气的同时可燥湿化痰,砂仁在行气的同时可温中化湿,白芍具有柔肝止痛的作用,积壳可宽中理气,白术可健脾益气,陈皮、砂仁、白芍、白术、枳壳与砂仁共为臣药。炒山碴为佐药,具有消食消痞、和胃祛瘀的作用。甘草为使药,可缓和诸药药性,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给药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 (4):74-76.
[2] 徐奎.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0):68.
[3] 丁洪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2):1437-1439.
[4] 韩荣燕,吕康,刘树丽,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8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