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思考

2019-10-21韩方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韩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基础,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而课外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从阅读习惯培养以及阅读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旨在探索科学的课外阅读培养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外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76-01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丰富的阅读积累基础之上,特别是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知识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想要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需要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对此教师应该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引导及传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构成,第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与应用的学科。通过教学逐渐让学生掌握并灵活的运用语言,然而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想要取得较大的成效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需要学生通过对词汇及语句的正确理解,进而认知文章主旨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的独特认知与感受。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适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第二,拓展思维能力。语言以及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思维的直观表达,而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依托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清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来提升其思维能力,从某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对文字做出独到的解读,提升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第三,深入理解语言文化内涵。我国的汉语言博大精深,语言文化也是我国文化及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促使学生对于语言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加深学生文化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辨析能力。

2.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2.1 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而言,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积累基础之上,而课外阅读是培养语感及丰富词汇量的有效方式,同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正因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并通过不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科目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

2.2 促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新课标的提出带动了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从具体上来讲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由传统“背书式教学”转变为“素质教育”;第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加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视程度。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对于丰富学生认知,拓宽学生知识涵盖广度及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3.1 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

兴趣是付诸行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生理发育特点的影响,专注力以及持久力较为欠缺,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课外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引导,第一,发挥榜样作用,调动学生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感性认知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此种心理成长规律,通过树立榜样典型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可以借助英雄事迹或是英雄人物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崇拜之情进而带动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还可以选择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第二,开展趣味性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读后感分享、阅读刊物共享班会、课外阅读评比等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细致性及认真度,充分实现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能力。

3.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更为高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课内阅读,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设置阅读模块,依托课本知识内容,既能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进行课内文章讲授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教师在实际引导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为学生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实现由爱好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进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实现阅读的意义及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3.3 培养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之下,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依托于科学的阅读技巧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培养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学生阅读技巧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章或是不同学习目的,采用合理的阅读方式。现阶段阅读的方式包括精度、略读、速读、选读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不同阅读方式的优势以及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杜绝机械的阅读文字内容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体会文章内涵,能够以自己的视角解读文章,进而转化成为自身的思想意志,丰富学生自身精神世界,提高課外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欧阳红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

[2]王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众文艺,2019(12).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