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区域游戏的融合
2019-10-21冀巧
冀巧
摘 要:区域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幼儿通过自主摆弄、操作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的情感,因此,通过区域游戏的材料提供,结合幼儿喜欢的绘本,从绘本中提取相关元素与区域游戏匹配,设计并制作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材料。
关键词:区域游戏;游戏材料;绘本
一、区域游戏环境的问题与调整
(一)让区域环境促使幼儿互动
班级区域游戏的分区大致为:阅读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在开展课程过程中,我们根据区域游戏与主题相结合的策略,对两者的环境进行了相匹配的整合,我们设置的每一个区都提供了幼儿可自主性操作的游戏材料。如:我们班级的阅读区和小剧场放在一起,娃娃家和超市及建构区一起,美工区和超市一起……,班级环境创设是根据绘本《蚂蚁和西瓜》设计的,经过统筹设计和制作,班级的整个环境涵盖所有的功能区都有了绘本中的元素。
而自从区域游戏之间互通之后,幼儿主动投入的兴趣点更高。如他们会到在美工区利用橡皮泥制作蛋糕,在自主性游戏时就把这些做好的蛋糕拿出来卖,阅读区的幼儿在完全熟悉绘本内容以后,自主性游戏时自主穿上各种有关绘本元素内容的道具,模仿或仿编绘本中的人物,当一回绘本主人公。幼幼互动中,他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老师在其中也不用时刻关注,无法放手或刻意引导他们去参与活动。
(二)材料的多样性吸引幼儿注意
我们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能够多样化的使用不同游戏材料,在游戏内容和材料本身,为幼儿提供多种的可能性,通过听、说、写、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去激发幼儿的操作愿望。
二、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的情感。因此,通过区域游戏的材料提供,结合幼儿喜欢的绘本,从绘本中提取相关元素与区域游戏匹配,设计并制作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材料。
(一)从绘本中提取关键元素
在开展区域游戏之前,我们首先要阅读绘本,然后从绘本中提取适宜的的游戏元素。绘本《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有趣的绘本,绘本中出现了很多只蚂蚁,每一只蚂蚁都有着不同的形态,故事围绕着一块西瓜展开的,根据绘本内容,我们提取“蚂蚁”元素,设计了阅读区和美工区的区域游戏。
游戏一:蚂蚁涂色。
提供材料:简笔画蚂蚁、蜡笔、水彩笔。游戏玩法:利用蜡笔、水彩笔,给蚂蚁涂上喜欢的颜色。
游戏二:蚂蚁和西瓜故事盒。
提供材料:蚂蚁及各种小动物道具、西瓜道具。
游戏玩法:幼儿选取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进行情景演绎。
游戏三:蚂蚁拼图。
提供材料:蚂蚁和西瓜内容图片、拼图底板。
游戏玩法:幼儿将图片拼凑成一幅图。
游戏玩法四:蚂蚁小屋。
提供材料:蚂蚁小屋、图片、蜡笔、水彩笔、纸。
游戏玩法:幼儿和同伴沟通交流,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蚂蚁洞穴。
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及内容,灵活性高,核心元素来源于绘本,幼儿对与同一绘本的兴趣也大大提升,甚至在以后的活动中,看见“蚂蚁”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曾经阅读过的绘本《蚂蚁和西瓜》。
(二)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的注意力由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成,3~6岁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在初步发展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幼儿本身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提供区域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到能力不同的每一位幼儿,保证每一位幼儿在游戏中,都能够很好地参与其中。以《蚂蚁和西瓜》为例,同样是美工区的游戏“给蚂蚁涂色”,只要我们增添不同的材料,就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第一层级:提供空白格子简笔画大象、蜡笔。引导幼儿利用蜡笔、水彩笔,给蚂蚁涂上喜欢的颜色。
第二层级:提供空白简笔画蚂蚁、蜡筆、水彩笔、记号笔、图案装饰模板。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图案,先用记号笔给大象设计各种形状的格子,再用蜡笔进行颜色的填充。
第三层次:提供空白纸张、蚂蚁各种形态的图片、蜡笔、记号笔。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自己的不同形态蚂蚁,再进行颜色的填充。
同一个涂色游戏,就可以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层次,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涂色,到参照图片自行进行设计并填充颜色,这三种层次的游戏,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发展特性。
三、结束语
我们尝试将绘本里的各种元素融入进区域游戏,不管是环境、游戏内容还是材料的设计及运用上,都在进行反复的尝试。当幼儿在区域游戏时,教师不仅只作为一个材料的投放者,还要完全地投入在游戏情境中,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老师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游戏状况,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游戏,孩子们也能真正地带着对绘本的热爱,在区域游戏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