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10-21宋东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政治认同

宋东风

商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就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培养政治认同、塑造理性精神、加强法制意识、注重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理性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个学科都应高度重视的教学任务,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学科特点上看,核心素养层面上的四个理论虽然涉及的学科较广,但在内涵上互为整体,逻辑上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素养的培养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敏捷的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与担当并存、责任与义务俱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培养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顾名思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既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对国家、民族的生存與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核心利益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我会将课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价值观。我让学生观看《我的祖国》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极端恶劣的革命条件下,作为共产党领导下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志愿军的爱国主义感情,以此来让学生初步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第二个阶段,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我会通过为学生讲述钱学森的历史故事来引导学生的认识到该如何处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像:“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国家遭遇战争时,毅然转学物理,以求科学救国。”让学生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形成强烈的政治认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二、塑造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一种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发展精神,它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辨别善恶是非及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合理的行为。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让学生形成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例如:在教学“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内容时,我会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来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首先,我会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网友传言,共享单车余额不能退款,怎么维权?”针对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以共享单车的管理者的身份来进行思考;然后,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矛盾属性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时,既不能忍气吐声,也不能以恶治暴,必要时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在对待各种社会现象时,要坚持实事求的原则,也让学生在思维辨析中深化了自己的认知。

三、加强法制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叛逆心理的易发阶段。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治观念不仅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这一课内容时,我会以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违法现象,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偷税被罚、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破坏公共设施"等违法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犯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注重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具备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学习态度。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引入时政知识,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我会以创设有效情境来展开教学。在学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关知识时,我会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开展一次“竞选班干部”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民主选举过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本校的民主投票,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我还会让学生观看民主选举视频,让学生了解“两会”内容以及基层选举情况,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中正确履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小到学生个人发展,大到国家未来。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时代发展作为基本导向,以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丰富的法治素养武装自身,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明家,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9(19):61.

[2]苏联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2):58-60.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政治认同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