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九论

2019-10-21叶星辰范登科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见解人生观文学

叶星辰 范登科

摘 要:本文结合《朱光潜人生九论》谈了谈人生观的些许见解。主要分析探讨了顺其自然观念、立志、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冷静与学问中的关系这几方面的感悟。

关键词:文学;见解;人生观

《朱光潜人生九论》这本书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修养、人生、青春、情感、处事、读书、文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观点,被公众誉为难得的人生杰作。这本书每篇的篇幅都很短,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在细细品味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朱光潜以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色彩,精辟生动地叙述着读书、做人、做事的哲理。全书分为九辑,包括:论修养、论生命、论成长、论青春、论情感、论处世、论读书、论文学、论教育。学术大师的此种轻松活泼文字,宛若与年轻人促膝谈心,平等交流,一派诚挚、亲切、自然、和蔼的长者之风,设身处地而又语重心长,具有一种话语感染力和思想启蒙作用。

本文作者对于顺其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的人生观有些许的见解,认为是这种人生态度需要经过岁月的冲刷,精神的洗礼,观念的冲击才能形成。朱光潜所说的人生观着实并非颓废,而是一种经历世俗顿悟的洒脱。对于趣味而引出的喜剧和悲剧之论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突然意识到遗憾也是一种巨大的趣味!因为悲剧而产生的人生缺陷好比惊涛骇浪,令人在平凡中看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对于“我们所举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句话我思考许久,恍然发现奋斗的意义,最让人欣喜的不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吗?让本文作者想起《影响力》中的残酷入会的模式,如果让人们轻轻松松就加入了一个团队,人们难免会不重视。但是假如让他们经历了重重考验,付出许多就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从而创建出更有凝聚力的团队。生活正是印证了这一实验结果,假设世界完美,人们轻松就得到想要的,又怎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世界有缺陷才增长了不确定性,才更有趣,可能性才大。

这本书对于立志的全面解析大大的拓展了本文作者的思维,首先是对于志的几种意义的解释让作者深感共鸣。“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再熟悉也再认同不过了。古今中外经过艰苦奋斗而成功的英雄豪杰都可以做例证。但立志必有方法和步骤,否则就为狂妄。如果以起念头为立志,则有志者事竟不成之例甚多,不然任何痴想都能成为现实,而世间却实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事。所以,我们要深刻地理解立志的内涵!在我们立志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怎么办?我的理解则是有时候给我们选择的几条道路可能都不是我们想走的,这时候就是冲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合理改变理想,将决定走的这条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将原本荒芜的路变成蔓地鲜花。在立志时当然要度德量力,不该太过远大而无从下手而作为借口沉醉迷梦错失机会,这样的话必定在后日有无穷之悔。所以,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即使在遥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在目前一顷刻。我们要先出发。最高的梦想得有,但也需要其他的计划,并分解成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在我们回首时,会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立志当然最好也要切合实际,并不是越高越好。

在看作者谈恻隐之心的时,与其我们感叹朱光潜绝妙的思想,不妨来看看他的论证过程,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段堪称教科书的论证——刚开始以反面的名人名言和事例开头,自然推导出反面观点。之后再引用研究人性的名人名言及学派中的观点阐明人性。正反对比,形成反差,之后以人的共性自然地引出恻隐之心。并将推己及物,人与恕拿出来,亮剑中心观点,指出前文的例子须假定知己知彼,对人性了解从而进行反驳,成功的让读者意识到人都有恻隐之心并以之为荣。这不仅是论证的经典事例更是辩论的经典教材,先礼后兵,先说明反方观点有理有据,让对方满足放松警惕。之后自然引出己观,以对方的理由进行抨击,让对方对其观点产生怀疑,攻破其心里防线,鲜明对比引发高潮,层层推进,收尾短暂而有力。这让我想到我们学习作文时学习的招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逻辑结构等。其实最重要的则是我们思想的深度和策略的合理应用。

“羞恶之心”出于孟子,刚开始引用耶稣救妇的故事。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有权利惩罚别人,我们本身就有许多罪行又有什么理由约束他人?但没有约束的社会必将动乱,我们又该如何去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积极的感化,二是消极的裁决。我认为治理首当靠教育,改变人们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副之用适当的惩罰措施来警告不守规矩的人。利用人的羞恶之心来使人耻为所不应为,扩充起来,也可以使人耻为所不应为,为所应为便是尽责任我在这里更像谈的则是知耻而后勇。我很欣赏阿德勒心理学说——有羞恶之心必先发现自己的欠缺,发现了自己的欠缺,自以为耻,觉得非努力把它降伏下去,显出自己的尊严不可,于是设法弥补欠缺,结果不但欠缺弥补起,而且所达到的成就还比平常更优越。以德摩斯梯尼,贝多芬为例加深人们的理解。

后文谈的冷静与学问似乎相辅相成,冷静了才能更深入理解学问,有了学问愈发冷静。之后便能运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复杂的形式,看出其中的关系条理和要害,才能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能冷静之人必定谋定后动,动无不成。在我们拥有冷静的能力后,加之才学,就能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雍容部署,静默观察,处处触机生悟,才有极丰富的生机和厚实的力量。对于学问,我们也要尽量别太功利,发现自身的兴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为重要。测量人的成就不在于他能否温饱,而在于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中国人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明显地提高,原因在于什么呢?可能在于中国人没有重视精神力量而过分强调物质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教育水平的提升、德孝的培训大大改变了这一现状,让中国人有了更充实的精神享受,提高了幸福指数,更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见解人生观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人生观(一)
电业局人力资源规划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文学小说
文学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