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建设

2019-10-21郭明志

新智慧·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

郭明志

【摘 要】“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同学科分列不同的核心素养,而亦具有针对全体学生成长与发展、综合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而又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维度。此成为班主任角色进行班级工作建设所应围绕的核心。本文便就对此核心的具体落实方式做出以人的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为划分依据的,包括健康生活的指引和监督、独立个性的尊重和培育、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引导此三方面在内的阐述,以使对学生的培育具有“人”属性的高定位,同时契合现阶段的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工作建设

人具有三大属性:自然性、精神性与社会性,因此,人类的生命活动始终受此三重属性的支配,人类的教育亦始终致力于对此三重属性的挖掘与善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制定和培育亦是如此。因而我们则可将此属性与素养二者结合,开辟出一条对后者进行培育的道路来。即将三重属性作为划分维度,结合三大素养与其对应的六个层面的具体内涵,而分别具象化为:对学生健康生活的指引和监督、对其独立个性的尊重和培育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引导此三种渠道。

一、自然属性——健康生活的指引和监督

自然属性即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征,教育必有指向此的指针,才能保障学生抓住生命健康此人生的基点、“革命的本钱”,奠定创造高质量人生的基础。因此,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方面便有“健康生活”的维度,并在“珍爱生命、发展身心”等之外,延伸出“规划人生、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更高级别的要素,以实现对自然属性更高质量的转化。对此,教师应通过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等积极引导学生增加其关于生命的自然兴衰意识、注重身体保护,并在此之外懂得如何对自己有限的生命进行规划及时间管理。

例如,在一次以“我的生命之实”为主题的班会上,笔者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所观察到的这样一件生活事:生命的新生与逝去是我们所司空见惯而不以为意的一件事,但当其以具象化的红白事表现出来,却能触动人关于生命的思考。在笔者居住的小区里,整个间隔期不到一周,在从一个单元门走出的一场悲戚惨淡的白事之后,便是从另一个单元门走出的一场红火喜庆的红事,紧接着又是从第三个单元门走出的一个新的生命。这便是人的一生,今天新生的婴儿在风云变幻数十年之后便亦是一个如此的逝去,代替另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所以生命只有一次且时限短暂。这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时光的重要性。而后,笔者给学生每一个人都分发了一个按照现代人平均寿命80岁制作的“生命历程图”,即将一张纸分为80个带有序号1—80的小方格,代表1岁到80岁,让其每个人根据自己现在的年龄划去对应的方格,然后在剩下的方格中,标注自己所想要在此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做的事情的完成年限。如一位同学在序号为25的方格中写下“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在序号为30的方格中写下“有一个温馨的家”等。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在具有生命兴衰意识的同时逐步学会管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此之后,笔者还为其提供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指南,如:坚持吃早餐、每天坚持锻炼、规划一天的时间与所需要完成的事等,以指导学生切实贯彻上述环节得出的思想意识。

二、精神属性——独立个性的尊重和培育

人的精神属性使其区别于动物而构成人的独有特征,正所谓“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它脆弱但却因思想而高贵,这便是核心素养的指向之一,即在此固有的属性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善化。具体表现为对学生道德志趣的修养和对其独立个性的尊重与培育,一言以蔽之,则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多元价值观与信息并起的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亦是学生自身弘扬其个性、不失自我的唯一渠道。

例如,辩论能够彰显并锻炼学生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每一周,笔者会利用课下时间或者班会时间组织一场辩论赛,辩论主题则根据社会热点或者学生身边事件来确定。如以“17岁少年跳桥”事件为引子,展开由正方“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与反方“家长应注意管束与教育孩子”展开的辩论。正方说道:“她妈妈的责备和干涉是造成少年跳桥的直接原因”,反方则辩道:“但他也是因为缺乏家长关于珍爱生命这方面的教育,才会做出这么极端和鲁莽的行为”,正方对此说道:“我们说的是导致他做出这样行为的直接原因,即是家长的过分干涉,如果没有他妈妈在那一刻的干涉,就算之前没有生命教育,也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悲剧。”辩论不仅促使学生执着于自己的思想认知,还促进其思想认知的步步深入而又不失清晰与条理。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每名同学的个性,如一位同学好动而灵活,另一位则文静而执着。对此,笔者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偏向某一位同学、或者去对任何一个人试图进行转变,而是充分尊重并发挥他们个性的优势,如让好动而灵活的学生担任管理工作,而让文静执着的同学发挥自己在写作、画画方面的才华,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深化。

三、社会属性——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引导

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这便是其社会属性。因此,教育及教育执行者——教师的立德树人任务之一则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并在适应的基础上取得社会发展。表现在核心素养要求上,则是“社会参与”与其所对应的“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此两个维度的目标。基于此,班主任教师应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进社会认知、磨练其社会适应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践能力。

例如,为增强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在利用多媒体向其呈示了交通具体规则、讲解了规则的社会契约性与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的事故等之后,笔者将“交通指挥一日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题上报给了学校,在征得同意并与交通部门协商妥当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批走上了交通指揮员的岗位,让其在指挥员的立场和角度上体验社会交通秩序的重要性,同时在“在其位而谋其政”的过程中产生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组织学生展开社区空巢老人人数及其生活状况、现代人阅读渴望与落实情况等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切身了解和体会社会在某些方面和维度的现状与形态。如经同学们调查统计,某一社区的空巢老人占社区总户数的1/10,并分析:这意味着在每10户人家中便有一户属于空巢老人,那么他们的子女去了哪里?之后又经调查总结出诸如“常年在外工作”、“由于隔代观念、生活方式等差异不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等原因。这在让其了解到现代父母、子女生活关系形态状况的同时,也锻炼了其进行社会看待所需要的宏观思维与分析能力。

总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旨归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现终身发展。因此,此话题必须与人的自然性、精神性与社会性相联系,以建立起全面、条理性的培育系统。

参考文献:

[1]沈燕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85~186.

[2]朱翠琼.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68.

[3]刘金萍.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9(27):172.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