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史鉴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1胡继宁

新智慧·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应用

胡继宁

【摘 要】本文旨在论述史鉴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地位,那就是史鉴为基础,德育为统帅,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使得学生在历史课上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并在此过程中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键词】史鉴教学;历史教学;应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汉代贾谊说的这句话非常深刻地说明了历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史鉴功用。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历史,也就是要以史为师,吸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牢牢抓住历史的史鉴功能,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历史教学。

众所周知,智能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持久,那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对其有用,并终身受益。有鉴于此,历史教学就应首先注重而且要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所获,真正地增长知识和本领。这样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并变为持久的动力。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惟其如此,才是合格的人。所以,教育必须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一方。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溶知识与道德于一炉。首先“以史为德”这一原则就决定了道德贯穿于史学的始终,再者,历史展示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中都蕴含着前人的理念、价值观等道德因素,所以历史学科是育人的最好载体,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然而在人才的标准中居于首位的是“德”,故古人云:“德,才之帅也”,又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由此可见,“德”对于一个人的才能的增长、发挥,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何其重大,历史教学中必須始终将史鉴教学贯穿始终。

我们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说明史鉴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展示给学生的史鉴认识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能自我封闭、闭目塞听、虚骄自大,而应面向世界、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与时俱进、见贤思齐、奋起直追、见强思超、奋发图强,这样才能永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就会积贫积弱,被欺受辱,任人宰割,万劫不复,直至灭亡。

根据本课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其投入到探讨史鉴内容的学习中去,也就是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投入到探讨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影响、评价等包含史鉴的内容学习中去。

上课开始,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看书并找出新思想提出的代表人物林则徐等。根据在必修一学过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所以学生非常清楚这一思想肯定也是爱国主义的,他们就自然地带着这一情感投入到探讨林则徐提出新思想的原因、内容、影响、评价这些包含史鉴的内容的学习中去。

由于有了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激发及其思想认识的正确指导,学生就非常容易搞懂林则徐之所以能提出这样远见卓识的新思想,主要是其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思想驱使下,才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被欺辱的现实原因而提出的。这一思想可谓浩然正气,但是不群。它昭示着上面论述的史鉴的正道,同时表现出凛然正气的爱国主义的人格——民族自尊自信而不狂妄,虚心而不民族虚无。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力量才铸造出了民族英雄。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才能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从而焕发出聪明才智,激发出胆识和力量。基于此,林则徐才能提出那种既符合中国实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新思想,这对我们今天是一个最好的借鉴。由此笔者又要求学生通过这一史鉴来认识今天我们国家所推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同样我们用爱国主义思想去引导学生对林则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进行科学的评价,在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的新思想具有爱国性和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进步性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思想的阶级局限性——他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因而林则徐的爱国也就带有阶级局限性,也就是带有封建主义纲常色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讨论:在当今社会,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我们怎样爱国?等等。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行动;爱国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的行为实践;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爱国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同学、关心他人;爱国就是健康成长;爱国就是努力学习;爱国就是树立远大理想;爱国就是感恩社会;爱国就是做好每件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感得到熏陶,激发起学习的勇气和热情,投入到知识海洋中去探求科学、文化。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教学,如此以史为鉴的教学全过程,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获取真知灼见的同时,又深受道德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保证了德育、智育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才是教育树人的正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这门人类活动是得失无所不包的学科,是我们进行德育智育教育的最好载体,这里有用之联系学生生活各方面实际的丰富内容,只要我们坚持以德育为统帅,以史鉴为基础进行教学,教学就能收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硕果。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