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10-21孔令艳
孔令艳
摘 要: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既包括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又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生物课堂教学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关注。为了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充满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生活知识与生物学科进行融合,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成功步入社会而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生物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进行整合,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一、课前预习生活化
若想学好课堂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要为学生布置預习任务,使学生在预习中整理学习思路,总结学习重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听讲。为了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注意其生活化,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以及区别,笔者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观察刚出生的小狗或者小猫生下来是否就会喝奶,而小麻雀在生下来是否就会飞等现象,同时思考为什么小伙伴在国内学习英语进步很慢,而去了国外之后英语水平立刻提升。再如,在学习《植物的生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熟悉,于是笔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柳絮飞扬,而在田野间会看到蒲公英随风飘落的现象,使学生体会植物播种的方式,并在预习中理解本节课的概念,最后带着不懂的问题来进行听课,提升听课效率。总之,通过探究这些问题,使学生在预习中分析生活现象,建立生物知识的框架,从而体会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必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问题生活化
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在引入课堂知识之前,先从问题入手,让学生顺着问题的思路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究。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概念,最后通过生活问题对课堂知识充满期待,以此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消化和吸收》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生活问题:大家是否遇见过这类人,每天吃很多,但是依然很瘦,然而有的人就不同了,吃一点,哪怕喝凉水依然长肉,这是什么原因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晓答案。通过这些生活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并主动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听课效率。再如,在学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时,笔者同样为学生设计了生活问题:在冬天我国的雾霾天气特别严重,导致大多数人得到了呼吸道疾病,大家知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通过这一生活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为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期待,并主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加以内化,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而且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生物规律,并整理生物知识框架,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在课堂中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因此教学活动生活化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策略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高效的学习,以此挖掘自身的潜能,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教学《输血与血型》这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活动:学生们角色扮演抽血者和采血者,对血样进行分类,模拟献血现场,从而让整个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缩短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重点知识,二来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生活化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做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比如,打开风扇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鸡脖疙瘩,再如,在敲打学生膝腱时,学生会出现膝跳反射等等,通过这一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创建,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性,最终将课堂知识加以掌握,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效果的有力法宝,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和技能展现出来,以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我提升,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请把自己每天的饮食搭配进行总结,并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对今后的饮食做出调整,保证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营养充沛。于是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了饮食计划:每天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再吃一点青菜和包子,午餐,米饭或者馒头,外加一些肉类和菜类,晚餐会喝一些粥等等,这样在保证维生素和蛋白质均衡的条件下,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减少垃圾食品的引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再如在学完《种子的萌发》这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每人种植一棵豆,观察它的萌发过程以及生长规律,最后通过调整生长的条件来促使其发芽,以此让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应用过程,加强学生的认知。总之,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提升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此让学生喜欢上生物知识,从而将其进行实践,增加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亲切感,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自主探究生物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安考勤.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
[2]陈凤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