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学段,合理解读文本
2019-10-21董乔楠
董乔楠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他的精神品质让读者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无不为之精神所感动。
思路概述: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感朗读——表达感受——想象敘述”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第一次执教课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品析人物品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心中有鱼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师补充)
三、细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师: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从文中哪些句子得以体现?(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读出什么?
生:青年高超的画技赢得了围观者的赞赏,那就是“鱼”游到了他的纸上。而青年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师补充)
四、明晰形象,揭示主旨
师:同学们,学习了聋哑青年学习画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指名回答)
师:青年聋哑人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
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到内容和形式兼顾,体悟到文字中的感情,同时还能明白不同的描写方式所能得到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问的引导性不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限制,学生缺少对表达效果的体验和感受,不能内化。
【第二次执教课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初读了《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个画技高超的青年。今天我们继续携手走进课文。
二、唤起旧知,由果探因
课件出示: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没想到这位青年竟然是个?
生齐答:聋哑人。
师:那么他的画如何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师:我们上堂课的鱼却可以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师:课文中有三处写到“鱼游到了什么地方”,把这三处画出来。(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
师:文中的三句话,你们读出什么?
(青年高超的画技)
四、明晰形象,揭示主旨
师:同学们,学习了聋哑青年学习画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青年人的优秀品质?(全班交流)
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执著,热爱生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师补充)
师:青年聋哑人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探究:
《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但是文中对聋哑青年的神态、外貌着墨不多,且分散在文中各处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展开想象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语文智慧教育的教学智慧》,宁波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