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经济的发展探究
2019-10-21康敏
摘 要:“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契合全球发展的新目标,是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在沿线各国的群策群力下,不论是国家的基础建设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便利往来都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推动了政策、资金、信息、人流等要素向沿线重点区域快速流动和聚集,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发展要素。
关键词:一带一路;马克思主义;旅游业;旅游资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理论来源,为我国正确的把握世界历史规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我国更好的把握“一带一路”的理论构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通过依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紧密高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以和平共融互通有无为基础,促进与沿线国家开展战略经济合作关系,增强与沿线国家文明文化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促进沿线各国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我国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自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落地实施。其中“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方针政策的提出得到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1“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的比较优势
1.1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范围约为6771.52万平方公里,沿线包括中亚、西亚、东南亚、亚欧、非洲等广大地区,国家数量达到69个,沿线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达到1840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达到62个,分别占全球总数的75%和32%。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十三五”期间,有1.5人次的国民将迈出国门分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届时将为沿线国家带来2000 亿美元的消费收入,同时将会有8500万人次沿线国家民众来华旅游,贡献1100 亿美元的旅游消费。
1.2市场发展潜力大。截止至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GDP 为 27.4万亿美元,以占世界 GDP 的 38.2%好成绩展示出其强大的经济内驱力。2013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年接待国际入境游客人数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5%,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30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接待量将增长至18 亿人次。其中,亚欧的确将达到70.7%,非洲区比重也将由 2019 年的5%增长至7.4%,中东区的比重也将由 5% 增长到 8.2%。与此同时,沿线国家通过加强区域协调机制、旅游基础设施共建、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旅游客流互送、旅游投融资放宽等方面政策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沟通,向世界人民展现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同时展示了沿线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雄厚的市场基础。
2“一带一路”沿线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脆弱。“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对于消费者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但是生态破碎化状况非常明显,海岸地带海拔 200 米以上的占比为68.7%,1 000 米以上占比 22.7% 。东西部被大量的森林覆盖,气候宜人,风景秀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则充斥着荒原和沙漠,土地贫瘠,环境脆弱,资源欠缺,经济落后难以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难度较大。而严重的沙漠化也使“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成为全球淡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用水矛盾、水生生产率低、农业用水占据较多的水资源等因素使该地区的难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2基础设施不足。受到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修建成本、环境制约等因素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成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国家只有中、德、意、荷四国,跨洲际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内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俄罗斯虽然领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其高速铁路仍然处于前期规划当中,各类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俄罗斯目前旅游业不温不火的现状。交通等设施的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 “一带一 路”沿线地区的旅游形象,制约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旅游的规模建设与开展。
2.3安全环境缺乏。“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众多,关系复杂,其中北非—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这一弧形“震荡带”,涵盖了世界民族宗教冲突近50%。严重的宗教冲突和诸多的民族矛盾使中东和南亚一直处于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之下,恐怖袭击、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旅行安全的信心。而上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间信任的确失,安全合作的停滞,影响着“一带一路” 国际旅游带的全面推进。
3“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合作建立国际旅游网络体系。我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者和践行者,应当积极与沿线地区加强合作,组建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参与的国际网络体系,加强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旅游规划、 资源开发、市场影响、市场监管、交通设施、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以重点城市为节点,以成熟景点为基础,以交通设施为连线,由点连线,由线成面,重点建设古丝绸之路沿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热门城市,重点开发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人文景区和自然景观,破除沿线地区的交通障碍,打通沿线的确的高铁线路和航班,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交通网络和国际生态旅游线路网,打造完整统一的国际旅游网络体系。
3.2加强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环境治理的交流与合作。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秉承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理念,在進行开发的同时做好沿线地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及环境检测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国际间的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在构建旅游产业的同时普及环保观念,将科研宣讲带入环保范围,对环保带来的实际效果、情况对比进行解说和演示,加大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线地区先进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克服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严谨性与科学性,沿线地区通力合作,打造和谐文明的“一带一路”旅行线。
3.2有效解决争端深化合作实现互联互通。马克思理论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因此,在实现“一带一路”地区网络体系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应当将解决沿线国家之间的矛盾与争端作为重要课题来进行深入思考。开展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多端谈判,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协调解决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益争端,加大力度促成《争端解决协议》的签署,做好解决争端的前期铺垫工作,使沿线地区国家经济交流自由化、便利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和平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旅游经济的开展创造稳定、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紫延;张俊桥.浅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J];长江丛刊;2017年35期
[2] 张广宇、沈兴菊、刘韫: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3 期,第53 - 58 页.
[3] 郭鹏、董锁成、李泽红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资源科学》,2014 年第12 期,第2459 - 2467 页.
作者简介:康敏1987.11.25女河北蔚县汉古巴哈瓦那大学 博士在读 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 风险管理部 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