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基本知识
2019-10-21李文
李文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24-02
脑组织是人体最精密的组织,对人体各器官功能有直接性影響。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颅脑损伤现象。例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火器伤、偶见难产用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现象。因此,医务人员务必充分了解颅脑损伤的基本知识,积极正确处理此类疾病,减轻颅脑损伤对身体组织的程度。
1 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出现。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性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脑干损伤。按照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2 颅脑损伤轻重程度如何判定?
临床中根据颅脑损伤伤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1)轻型损伤:指单纯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原发昏迷时间在0~30分钟,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及脑脊液无明显改变。
(2)中型损伤:指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昏迷在12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已出现部分絮乱现象。
(3)重度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昏迷达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有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特重”损伤:为重型中更急重者。原发脑损伤重,伤后处于昏迷状态,去大脑强直、伴有身体其他脏器伤、休克。已有晚期脑疝,双侧瞳孔扩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3 颅脑损伤如何分类?
具体损伤情况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头颅损伤:此类损伤主要发生在患者头皮、骨膜、颅骨等部位。头皮损伤多发生在额、颞、顶、枕部以及眼眶窟窿部位,且会随着病情的进展,扩展至颈部或颞部。头皮组织被某些重物挫伤或受到猛烈的撞击时,会导致头皮肿胀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容易出现头皮出血症状。同时,患者头皮皮下组织出现血肿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的疼痛。其二,脑部是人体最为复杂的部分,当患者皮下组织受到挫伤时候,会导致淋巴分泌代谢异常,极其容易引发水肿的情况,且血肿患者脑部疼痛感知会异常明显。其三,颅骨骨折也是较常见的损伤现象。例如当颅脑凹陷程度占比整体颅骨的30%后以上时,会出现粉碎性骨折,且此类骨折会促使脑部神经出现一定压迫。
(2)原发性脑损伤:轻则会促使患者丧失意识,重则会导致患者长期昏迷。脑震荡会导致患者意识不清醒,但“失忆时间”在30分钟以内。脑挫伤可能会使患者丧失部分记忆,伴随颅内出血,使患者肌肉组织张力下降,进而出现血压、呼吸方面的问题。通常此类患者会出现乏力、呕吐、恶心等情况。所以,当患者出现原发脑损伤时,需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问题,这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是有利的。
4 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当治疗结束后,需引导患者掌握合理的饮食规律,注意自己日常作息规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1)注意饮食习惯:治疗后患者自身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体征,例如出现口渴,分泌的唾液量降低,且胃部组织活性降低等情况。所以,患者需要减小常规食物摄入,尽量维持在5~6分饱即可。同时患者需尽量摄入流食食物,主要是因为流食能减缓胃部消化功能的负压影响。同时,恢复期需要减少容易产生气体食物的摄入,例如韭菜、豆奶等。特别需要杜绝夏天喝冰镇饮料的现象。此外,合理摄入蛋白质,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快恢复。饮食过程中,可选取鸡肉类、海鱼、核桃等蛋白质较高容易吸收的食物。
(2)口腔护理:多数患者需要在康复期摄入流食,会导致患者长期内不用通过咀嚼进食。所以,患者需要注意个人的口腔卫生,注意口腔消毒,杜绝感染或腮腺炎的情况。同时,护理频率也需控制在3次/日,确保患者口腔粘膜内部的分泌的合理性。
(3)需鼻饲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要鼻饲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评估每天注入的总量,平均分多次缓慢注入,每次200ml左右。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30-45以上),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防止反流、误吸,减少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而言,充分认知颅脑损伤的成因和基本分类和相关知识,注意饮食护理方面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个人康复。同时,为了减小此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患者个人也需注意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规律,提高个人的身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