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研究

2019-10-21王琦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才招聘选拔研究

王琦

摘 要: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模型,在这一模型的支持下,以往的人才招聘和选拔体系得到更新和优化,不再过分看重应聘人员的表面因素,而是把焦点集中在更深层次的素质,包括发展潜力,以及求职动机等。因此,胜任力模型可以为企业选择更适合的人才,来优化现有的人才队伍。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阐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与传统体系的不同之处,并就这一模型视角,提出优化企业人才选择模式的对策,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模型;人才招聘;选拔;研究

引 言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资金,更多的是抢夺人才。招聘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员工队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害,相比资金,人力资本的升值空间更大。企业各项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当前企业发展的真谛,在于拥有强大的“人才储备库”,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对应的,员工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素质。这是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即自身的知识、素质是否能够满足所处岗位的要求,也就是胜任力的具备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是通过优化员工配置情况,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它的对象是员工,因此,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同职位的员工,进行招聘、选拔和管理,是基本工作内容。但问题是过于注重工作,而忽视员工的发展,难以发挥管理工作的激励效能。在胜任力模型的支持下,针对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体系却可以将重点转移到人的身上,通过发现员工的动机,以及未来的发展潜能,制定有效的管理手段,不仅能招聘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也能进一步发挥现有员工队伍的发展潜力。

1.胜任力模型的综合概述

1.1胜任力的含义

有关于胜任力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典型人物是泰勒,通过研究时间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来找到促使员工工作质量和效率高的因素即后来的“管理胜任力运动”。如今被称作应用先导的“关键事件”方法,还需研究美国飞行员的绩效问题。胜任力的说法自产生以来,对它的解释有很多,切入角度多元化,但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还是Spencer夫妇提出的,即胜任力是个人动机、知识、技能、素质、态度等特质的集合体,可以将应聘者与其他人区分开,一般是潜在的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胜任其岗位或职业。”具体拆分这样概念的话,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深层次特征,在时间上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一般不容易被发现,但会在不同情境下得到展现;第二、因果关联,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预测时,可以利用个体自身的一些特质来考量;第三、参照效标,作为胜任力最重要的部分,参照校标可以衡量个体工作成果的质量高低。

1.2胜任力模型含义

基于胜任力的定义,可以将胜任力模型定义为:用来定义和描述员工自身所具备的不同层次能力,包括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高低,以及是否能完成某些工作。进一步说,胜任力模型指的是员工个体处于某一职位时,为完成某项工作需要具备的特質集合。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CM={Ci∣i=1,2,3, …,n}

在这一公式中,左边的CM是胜任力模型的简写,Ci代表第i个胜任力要素,n代表胜任力要素的数目。关于胜任力要素的数量,不同学者的界定有所差别,像Spencer夫妇认为,n可以是五种,即五种胜任力,包括知识、动机、技能、特质,以及自我认知。表面特质包括知识和技能,容易被领导者所发现,也是完成某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培养而获得。但是,像动机、特质和自我认知属于员工个体的潜在特质,特点是几乎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难通过特定的培养过程而获取到,因此,潜在特质共同决定个体的行为与表现,是五种胜任力因素的决定性部分,从根本上对不同个体进行了区分。

2.传统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存在的问题

人才招聘和选拔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对于找到优秀且合适的人才十分关键,因为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进行这两项活动,传统的手段包括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等,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2.1过于看重应聘者的表面特质,有失客观

比如笔试选拔人才的手段,只考察应聘者某一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侧面性强,无法全面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无法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笔试题目的设置直接会影响选拔效果,导致考察的主观随意性强。某种程度而言,笔试手段主要考察一个人的智力情况,但实际工作的完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商、沟通能力等。

2.2选拔方式缺乏能力拟合度,导致效度低下

像知识和技能等表面因素容易观察和考量,但是,潜在因素,包括自我认知、价值观等,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鉴定的,那么,若通过传统的选拔方式,即使选择了知识、技能过关的人,但在后期却缺乏适应岗位要求的潜在特质,那么也很难通过后期培训获得,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为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滞后性。但是,在胜任力模型的选拔方式的指导下,在选拔时需要重点考察应聘者的深层次特质,是否与应聘岗位需求相符合,以便于更快地上岗。

2.3选拔手段缺乏长期规划

在招聘与选拔时,企业会基于岗位要求,来考察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却没有将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战略,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相关联,使得招聘人员是否具备企业发展要求的素质未知。但是,在胜任力模型的指导下,招聘与选拔时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关注长期人才规划。

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研究

3.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需要综合看待招募、甄选、配置等环节之间的联系。首先,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是人员招募,包括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从企业发展需求出发,预先制定招聘需求、渠道和手段,来保障人员招聘的质量。在胜任力模型的指导下,企业人员的招聘可以补足传统招聘的短板,增大空缺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招聘流程顺利且合法,并且能够找到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队伍。在选择具体的胜任力模型时,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刻理解胜任力含义,以及相关理论,来合理确定企业选人的基本标准,并设计科学的选人流程,通过标准和流程的结合,促使最终选择的人才,不仅高素质,而且也要适合企业的自身发展,带来更好的工作绩效。通过上述流程的实施,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会发现胜任力模型的优势,并继续贯彻落实。为此,招聘渠道要做到多元化,除了内部选拔,外部的招聘网站、校园招聘都要利用起来,保障招聘对象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化。

3.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

在确定人才招聘渠道后,就面临接受简历、筛选简历,以及选拔流程。在筛选简历时,要重点关注应聘者的潜在特质,不仅要关注学历,更要将焦点转移到过往的校园和工作经历,因此在这些经历中,应聘者的潜在特质容易得以体现。但真正考察潜在特质的手段还是在于面试、各种情景化考察过程中,在面试中,多设计一些考察应聘者求职动机、特质,以及价值观等不容易被发展的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无领导小组等形式,考察应聘者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目前,一种流行的职业性向测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将应聘者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发挥他们更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需要关注企业中长期的发展需求,有侧重点地进行人才的选拔,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

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比在胜任力模型支持下的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与传统手段的主要不同之处。总结得出,在胜任力模型的指导下,更能选出适合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因此,在未来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中,要多设置能够考察人才潜在特质的环节,并加入企业发展战略的考量,以便于培养优质员工,可以长期为企业服务,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导致企业用人成本提高,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梦琦.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招聘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7(08):128.

[2] 裴建娟.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01):60-64.

[3] 邓秋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房地产项目关键岗位人才招聘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4] 张基泉.企业“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应用[J].上海商业,2013(06):55-57.

猜你喜欢

人才招聘选拔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辅导员选拔班干部的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浅析
基于企业人才招聘有效性评价研究
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与经济发展
“大五人格”测验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
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