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广西壮语传承的探索
2019-10-21李玲玲黄艳春吕佼
李玲玲 黄艳春 吕佼
摘 要:壮语是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语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系,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研究价值,是研究、传承壮族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汉语的普及,加上传承方式单一,壮语在许多地区已经逐渐衰退。针对这个问题,文章结合当今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走向,探讨具有创新性的壮语传承方式。
关键词:壮语传承;互联网时代;大数据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文化影响范围广,程度深。而语言是文化保存和传承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媒介。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受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语言的传承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壮语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几十年间,壮语的传承发展逐渐衰退,2000年后,广西一些壮语保留得较完好的县城,乡镇也受到了极大冲击。目前壮语的普及方式主要是在政府教育、期刊报纸、图书方面,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所得到的效果越来越低。
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上网用户不断增多,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正不断地以新的姿态迅速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在依托这一方式,获得新的生命力。在这个背景下,探究壮语的创新传承方式,可以得到成长,获得新的活力。
一、限制广西壮语流通的问题
(一) 壮语具有地缘分布的性质。壮语是壮族的语言,而广西是壮族最大的聚居地,10万以上、或壮族人口比重30%以上的广西县市共54个,广西县市总数90个,占60%。而壮族人口比重在50%以上的縣市有40个,这40个县市的面积综合为11.19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的47.3%,以上54个县市全部分布在广西桂林-桂平-钦州以西。因此壮语大部分流通在这部分地区,在其他以汉族为主的地区,以讲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为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地缘分布的性质将会逐渐模糊,这个趋势有利有弊,以壮语为母语的地区会逐渐被汉语取代,壮语的母语者也会因为迁徙而影响迁徙地。
(二)壮语传承方式单一。即使壮语有一套完整的语系,但壮语的传承方式以口语传播为主,代代传承交流,在小范围区域内作为交流的语言。而因为国家与地区政策的实施,在部分乡镇学校保留有壮语教育,并且在广西区内,教育厅还开设了一所壮文中专学校,在国家层面,从2010年起开设有壮语文水平考试。在传统媒介方面,报纸书刊以壮文为主的《广西民族报》、《三月三》文学杂志出版壮文版。广播电台仅有广西人民电台有少许广播时间。曾经的《壮族新闻》栏目,也因为种种原因现已停播。电视方面,区内尚无专门的壮语频道,且平时的一些有相关壮语的节目,其节目形式都十分单一,以新闻类为主。未借助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传承方式。
(三)壮语受主流语言的冲击。壮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流通的范围小。随着国内普通话的普及,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壮语受到的冲击更大,更多的人愿意使用普通话交流,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更是如此。而在国内与国际范围内,壮语所达到交流的实际效果非常不明显,所以从现实情况看,人们选择使用更主流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是非常正常的。
二、壮语传承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走向分析
从互联网出现以来,带给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而大数据的出现也为人类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但是这种定义是有误导性的,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1]而根据相应的数据计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壮语传承的未来走向,从而创新出相应的对策。
(一)传承内容的走向分析。语言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而壮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本身的复杂性使许多人望而却步,而影响范围小的特点使大部分人无法知晓相关的内容,会说的大部分人知道怎么说,怎么发音,但却解释不了其语音系统,更别说其他相关的系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一切东西都是可以计算的,而互联网可以使计算有迹可循,并使计算结果大范围快速的传播。所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让壮语的内容建立一个可视化的数据库,并与其他语言系统相互比较,在哪部分内容更容易吸引别人的,计算出与其他主流语言存在的共通性。形式上,不再限于书面的纸笔记录,已经扩大到高质量、高保真的声音和图像摄录,内容上,不仅限于方言字表、词表或民族语义项表的调查记录,还涵盖丰富的民歌、故事、曲艺、说唱、成语、歇后语、口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成果上,不仅包括语言调查报告及其有声资料,还有方言和民族语电影、小品、相声等。[2]从内容入手,在不改变壮语本身珍贵的文化内容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其内容更快速传播,就像普通话,经历了文字简化一样,壮语内容是否可以为了更好的传播作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的可行度又有多大。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可以计算出壮语传承的内容哪些部分面临重大困境的,薄弱的内容将会在何时消失,是否能在危机面临前就采取行动,而行动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哪些部分是比较稳固的,而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又会在何时面临新的困难。对于目前壮语的内容,可以依靠大数据,使壮语这门语言的语言系统变得更加专业系统化,并与其他语言的语言系统共同组成更庞大的数据系统。
(二)传承方式的走向分析。一直以来壮语的传承都离不开人,在互联网未来临之前,壮语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承,然后是政府介入采用一定的政策去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壮语的情况有所稳定。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信息快速传播,信息大爆炸,人们比以往同一时间所接收到的信息相比,增长的不止是一两倍那么多。信息一旦多了,人们就会有所选择,自然就会有许多信息被忽略,被忽略之后很大程度上会面临消失,特别是文化内容。如今运用大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很清楚明了的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去浏览关注某个内容,又是以什么方式用什么手段去关注的,某一内容关注的趋势走向又是怎么样的。
如今处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壮语的传承必定依靠现在种种的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可以计算出每天在互联网上浏览壮语的相关信息的人有多少,是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的。如今中国的网民数量有6.49亿,手机网民数为5.57亿。每天都会有数亿人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很多人也在网络上学习,足不出户而获得丰富专业系统的知识已经实现,在语言类学习方面,世界许多语言都建立了了语言学习的知识库,并开发了先进的知识学习系统。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无数学习英语的相关系统开发运营。壮语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里人数最多的壮族使用的语言,借鉴其他的语言去创新传承方式,结合壮语本身的特点,应用时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建立并完善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更有效的传承方式。
三、广西壮语创新传承方式的建议
根据对广西壮语传承内容与方式的走向分析,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优化壮语传承方式的建议。
(一)将传统壮语与流行文化相结合。壯语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而中国自古以来是相对统一的,在汉人统治的中国,汉文化深深的影响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长久的发展中,许多文化是有共通性的,壮语借鉴了许多汉语的内容,从而演变成今天的形态。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传播速度快,人们比以往更容易了解这种联系。汉语在时代的背景下,许多内容都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独特的发音系统,编写高质量的壮语歌曲,与现在的流行音乐文化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当今大火的网络表情包配上壮文字,加上中文谐音,增添趣味性,传播的门槛低,会获得新的生命力,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大众的接受度将会提高。
(二)利用新媒体改变以往传统的传承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新媒体技术是如今应用广泛,成本相对较低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许多传统的传播媒体都开始应用新媒体来完善传播体系。为了推进壮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继承壮族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壮族群众应善于利用新媒体,推动民族企业界、媒体界和社会团体等各行业的文化保护者都参与进来,打造壮族文化展示传播而建立的公众平台。[3]而壮语作为语言,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抖音上开设账号,拍摄壮语对话的语言知识小视频或小剧场,开设专门的公众号平台,编写与公众号相同特点的壮语知识内容,开通微博账号,让网络的学习者相互交流学习,提供意见,开设高质量壮语电台等,以此创新壮语的传播形式,扩宽传承面,使更多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接触到壮语。
(三)深入教育,拓宽教育面。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壮语的教育体系,可以有效保护壮语的传承。为了弘扬保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在教育上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所以在壮语的传承方面,可以开办壮语进校园的相关活动,例如在广西各中小学、大学举办“学习壮语,了解壮文化”的讲座和活动,编写旋律简单易上口的壮语儿歌,让小孩子耳濡目染,发放壮语学习的小册子等,从而加强壮语传承人才培养,进一步为保护传承壮语提供充足的后备军。
(四)改善壮族人民对壮语传承的不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东西部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造成人们对壮汉语言价值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4]年轻一代对于本民族珍贵文化的认识不足,急需扭转人们以往对壮语的刻板影响,纠正年轻一代人对说民族语言时的不自在的心理。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民族文化深厚的证明,都是本民族的珍贵文化。要多鼓励年轻一代的父母在教主流语言的时候不要忘记传承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如果本民族文化自己还不珍惜保护,那就没必要奢求别人珍惜。
四、结语
壮语是壮族文化一个宝贵的部分,是壮族文化能至今延续的鲜明体现,在壮族文化丰富的广西,广西负起保护传承壮族文化的责任,在多民族文化丰富的中国,每个中国人都负起保护许多珍贵文化的责任。文章通过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探讨壮语传承的创新策略,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也能为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每一个部分都能永远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2] 龙国贻. 推动大数据时代的语言资源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12(008).
[3] 李秀华.新媒体背景下壮语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01):73-77.
[4] 罗琪.传播学视角下广西壮语传承推广传播策略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3(10):192-194.
作者简介:李玲玲(1998-),女,广西钦州人,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黄艳春(1998-),女,广西河池人,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吕佼(1999-),女,广西玉林人,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