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方式探究

2019-10-21王斌林

学生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王斌林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产生变化较多的阶段,班主任需要探索有效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成长。文章主要围绕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方式展开探究,在简要阐述初中阶段学生存在成长问题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初中班主任观察学生状态,掌握学生不同特点;学习心理知识,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有效联系家长,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等不同德育教育方式。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面临着青春期这一重要成长时期,学生的行为与思维都在青春期的影响下产生一定的改变,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产生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影响,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利,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重点关心,探索出适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成长状态进行积极影响,提高学生本身的道德水平,成长为知识与品德俱佳的优秀少年。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阶段学生存在成长问题简要阐述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中产生问题较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关注,充分掌握学生的各种状况,从而形成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初中阶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生本身的成长状况紧密相连,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学生初中学习过程中一般也在经历成长中的重要阶段——青春期,这个阶段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自我思考增多,但是思想的牢固程度不足,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影响,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受到较多影响,学困生现象增多。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波动较大。学生在升入初中后面临更加繁重的知识学习,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接触的社会也更加复杂,这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学生在各种复杂关系中成长,很容易在其中受到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稳定。

最后,学生的行为习惯变化较大,这与学生的成长状态也存在一定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人际关系中接受各种影响,对学生自身原有的交往意识,对待他人的方式方法等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原有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学生受到的影响较为复杂,学生的选择具有不成熟性,往往被错误行为习惯的表面形式吸引,导致学生行为习惯的不良转变。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阐述

学生在初中阶段产生众多变化,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一定影响,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影响,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利用德育渗透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状态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形成正确观念,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被消极思想影响。德育渗透方式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作用,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正确性。

德育渗透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产生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等各方面产生积极转变,在摆脱不良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进步,能够在良好的成长状态中不断进步,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

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任务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负责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力。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探索教育的有效方法,在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德育渗透教育在于使学生的内在产生自然而然的变化,班主任在德育渗透上也应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法,使学生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引导,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观察学生状态,掌握学生不同特点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注意观察的就是学生的成长状态,学生同样处于青春期当中,但每个学生的青春期反应并不相同,由此产生的学生的状态也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班主任只有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才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准确把握,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出对学生特点的认知,以此作为德育渗透教育的具体依据。班主任采用模式化套路化的渗透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够达到教育效果,还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反应,对今后的德育教育产生阻碍作用。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做朋友,經常性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对学生的阶段性状态进行掌握。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仔细分析,从中看出学生的不同想法,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互对应,从而对学生进行一定判断,找到适合对应学生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学生在谈话中会说:“语文古诗真没用,现在又不用作诗,学了有什么用?”班主任就可以从学生的话语中判断出来学生对学习的不端正态度,向学生讲解不同知识对成长的不同作用,使学生的错误认识得到纠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认识。

(二)学习心理知识,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心理状态健康的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法,能够在正确看待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状态不足的学生则展示出截然相反的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作用。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渗透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加心理知识的摄入,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进行引导,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增强学生自身素质,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班主任要自行阅读有关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专业心理书籍,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认识,同时也要阅读有关教育心理学专业书籍,掌握正确的心理干预方法,与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相互对照,采取综合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干预。

(三)有效联系家长,影响学生行为习惯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德育教育都离不开与学生家庭的紧密联系,初中阶段也是如此。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联系,保证班主任与家长都对学生的情况有准确了解。班主任在联系家长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不能够直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全部告诉家长,家长的专业教育知识与心理知识略有不足,情绪激动状况下可能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学生不能得到积极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有效联系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与学生家长沟通,社交软件的即时性能够使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各种状况了如指掌。班主任在沟通家长过程中除了要讲究语言艺术外,还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向学生家长推荐专业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专业性。班主任采取有效联系家长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中,受到塑造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自身的各种变化,还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德育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初中班主任需要在观察学生状态中掌握学生不同特点,在学习心理知识中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联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有效渗透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伟秋.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6-57.

[2]杨丽娟.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N]. 广元日报,2019-10-26(A03).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