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9-10-21张华伟

时代汽车 2019年13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校企合作

张华伟

摘 要:本文探讨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的构建,依托院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为试点专业,建立与韶关通九州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深度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和调节的功能,将校企合转化为校企双方的内在需求,从内、外双导向推动校企合作的持续进行,构建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新体系。

关键词: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汽车专业;课程新体系下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尝试开启校企合作的工作,校企合作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正从实现量变向质的转变,也在快速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渴求”。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育训结合的职业教育,为重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已成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之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依托校企合作为例,讲述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了新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过程,希望为刚起步在高职高专院校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提供一定参考。

1 课程体系构建基础

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符合高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要符合合作企业需求。本文通过与韶关通九州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构建以培养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由4S店专家和我院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行业、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依据能力点大类要求确定教学任务,依据真实任务情景设计教学内容,将工作场境融入教学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参照实际工作评价制定教学考核标准,着重展现课程的实践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2 课程构建

课程构建过程中,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切入点,以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为标准,以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宗旨为指引,校企深度融合,围绕服务粤北地區经济,培养具备7S“整理、清洁、素养、整顿、清扫、节约、安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明确办学方向,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培训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研讨课程标准、梳理工作流程、优化课程评价和考核标准;拓宽教育教学途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需要。整合“教、学、做、考”多维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确定以学生为主线,教师辅助路线,强化实训教学,加强知识理解,使学生真正具备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

2.1 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企业调研、岗位群研究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计划。深入实际真实岗位展开调研,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汽车服务顾问、机电岗位、钣喷岗位、维修检验岗位等多个工作岗位,以此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和广东省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守信的诚实等职业道德水平,能在汽车销售领域内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保险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2.2 以真实职业岗位能力点确定教学内容

项目进行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工作过程需求能力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主要有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车身电器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钣喷等,以此确定的教学内容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钣喷技术、汽车维修综合实训等主要教学项目,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性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同时依据教学可行性,优化整合课程和开发,确定全新的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

2.3 改革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在根据真实工作环境设计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灌输式模式,而是以项目单元教学,对汽车零部件原理与结构采取现场教学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讲述要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体验工作任务,在教师简单演示后,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依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找到要学习的知识点;掌握理论技能知识点,培养学生有目的利用教材或查阅相关专业资料的技能,获得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点,总结并改进,完成工作任务后,在掌握了知识以后,是否能够进一步优化工作任务完成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是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体会真实的职业现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4 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工作评价制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考核标准,实施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自评、互评和教师现场点评,以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作为课程考核依据,突出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特有资源及其行业优势,进一步淡化现实中实验实训室与普通教室的界限,试行“育、学、做、考”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需要理实一体化课程尽可能的安排在实验室或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面授,在教学过程中给与教师充分的自主教学自主权,符合职业能力的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将考核标准融于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行业技术领域对员工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制定的职业资格评定原则,重新构建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制定与育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标准,实现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课程、任务与项目教学组织模式;引入4S店培训认证体系,实现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的无缝对接,构建“育、学、做、考”多维度的课程实施模式,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学院和企业相关专业人员资源配置,组建专家型人才梯队,在人才储备的过程中,确立各自技术发展目标,开展汽车专业基础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系统项目,校内开展对全院教职工的“汽车技术服务项目”,形成布局合理的汽车服务体系、汽车鉴定与评估、校内外培训服务等子平台,全面提升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我院汽车专业在粤北地区乃至全省的社会影响力。

3 结语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的历史使命。育训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手段,校企合作是实现育训结合的重要载体。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而且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更重构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对院校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优化,以广东松山职业学院为试点,构建与韶关通九州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多个层次构建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借助市场“无形”的调节和充分的竞争的手段使校企合作内涵转化为校企双方的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内、外双向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持续,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体制创新、课程重构和教学创新,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提供借鉴,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项目来源:1.2018年韶关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专项经费自筹)项[2018ZKYB001]

2.粤高职教育机械制造类专业教指委-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周忠新等.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与思考——以供销合作职教集团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5(07).

[3]张昊昱.观念改变行动形式提升实效——慈溪职高7S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10(14).

[4] 韩二锋等.整合科技资源提升汽车服务业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校企合作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