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教育增效
2019-10-21毕道玉
毕道玉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减负,势在必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从繁重繁杂、只图形式的非常规任务中解脱出来。
导致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重的——
不科学的教师评价。现在,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大多从教学成绩、拔尖人才称号与专业技术等级(即职称)来看一名教师是否优秀。而教学成绩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依据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这也是教师能否得到领导重视、同行认可、家长及社会尊重的重要标志。于是乎,教师穷尽精力和手段,自我加压,游走于题海,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的;是否拥有拔尖人才称号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尊严,为了应对细如商业保险合同条款般的评选细则,教师们公开课、志愿导学、各类培训、教研等活动样样不能落下,搞得苦不堪言;至于专业技术等级评定则是无数教师心中无法言说的伤痛,虽然名额有限、评选条件苛刻,但由于涉及切身利益,不得不迎难而上,屡败屡战,身心俱疲。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师的工作量不轻松。备课、上课、集体教研、作业批改、撰写教学反思、值班、社团辅导、和学生谈心等,再加上各类临时性工作安排,一个普通教师一天的工作量与负荷远远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如果一个教师担任了行政职务、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就会付出更多的额外时间和精力。此外,教师还要面对来自系统内部的各类教学检查、教学评比、项目创建、学科培训、家访、课外延时服务等形形色色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超负荷的工作量消耗的不仅是体力和精力,还在透支着对生活的激情、职业的感情和家庭的亲情。
系统外的压力转嫁。社会各界给学校教育赋予了无限责任。很多上级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或民间的活动纷纷走进校园。例如“交通知识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防震减灾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地方戏曲进校园”“造血干细胞捐赠进校园”“道德模范进校园”“红十字会进校园”等,还有各类APP推广、评选投票、关注公众号、“小手拉大手”活动等通过上级文件、工作群、“领导打招呼”等方式走进校园,再由学校向教师、班主任下派任务。有的地方,政府还以与学校签订责任状的方式,“逼迫”学校参与文明城市、卫生乡镇、文化之乡等创建或者精准扶贫等政治任务。当然,这些责任和压力最后也转嫁到教师身上。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否认,教师感觉压力大、负担重也与自身素质有关。有的教师不愿意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教学成绩自然不理想。教学成绩的不理想又促使着他们在时间上多投入,希望通过“量”来取胜,陷入“高耗低效”、疲于应付的恶性循环。有的教师对待本职工作有着较高的热情,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了解新时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事倍功半。不少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没有章法,而又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那么,该如何减轻教师的超额负荷呢?
一、教师自我调适,提高耐压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教师易于接受的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树立、巩固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促使教师平时及时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提高耐压耐挫能力。培养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挖掘自身潜能,亮出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与喜悦中消除职业倦怠。创设条件,让教师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热爱阅读的习惯,主动接触社会与新事物,积极参加进修与培训,让知识做自己专业成长的强大后盾。
二、正视合理需求,关怀精神世界
“人类灵魂工程师”“春蚕”“红烛”等一系列的光环,有时也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提倡奉献,褒奖任劳任怨精神,本是社会的积极机制,但如果把这些强加在教师头上,忽视教师作为人的“人性”,要求教師一味地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是会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教师既然是人,就必须满足其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摘下教师头上的光环,让教师从“神圣”回归“人性”也是为教师“减负”的途径。所以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正视教师合理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改善生活条件,提供社会保障是让教师安心从教的首要保证,也是真正让教师这个职业散发出更多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当然,教师对归属与爱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心灵成长更为关键。教育是心灵唤醒的艺术,教师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才会更爱职业、事业和学生。
三、实施民主管理,优化工作整合
事事亲力亲为也是很多教师负担过重的一个因素。学校可以推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实行自主管理,让教师从繁杂琐事中解放出来。例如班队活动的策划组织,放学路队秩序管理,就餐秩序与纪律管理,班级值日等,都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自主管理机制来完成。开展家校共育,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邀请家长驻校(班)办公,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承担学校(班级)事务等,也是消除教师负担过重的措施。比如有的学校举办运动会,各班的家委会成员就是主要的组织者,他们参与运动员训练,帮助教师设计入场式,组织运动员入场等;有些校外实践活动,从组织到安全保障,家委会都一路参与。
工作整合也是教师减负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在学期初制定好重要工作行事历,把上级部门、相关单位或条口的工作部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统筹整合,避免教师疲劳工作、无效工作、重复工作;教师平时也要做好经验的总结积累,材料的归类存档,甚至提前预判,先行一步;抓实集体备课,借助骨干团队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含教案、课件、练习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所有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备课,改变教师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些,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 注重顶层设计,启动源头治理
积极推进教育“办评分离”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减少过多的行政事务,减轻教师的压力。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模式,推进学校实行教育家办学,实现内行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改变教育政绩观和教育质量观,摆脱唯分数论和升学率的束缚,调整以应试为主导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贡献。上级行政与教育部门要严格控制、减少施于学校的流于形式的、重复性的、缺乏必要性的检查、评比、会议、考核。
说到底,为教师“减负”,就是减轻教师所面临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外在负担,同时从精神、制度、专业及保障等方面给教师更多支撑,让教师安心从教。只有教师减负了,教育才能增效,学校发展才能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