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引路人
2019-10-21邓振
邓振
2019年5月21日晚,为响应全国第29个助残日,一场特别的文艺演出在上犹县茗馨广场举行。
登台演出的是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听不见会场鼎沸的人声……当晚,三名县委常委到场,上犹县十余家企业和社会志愿机构协办和赞助,县电视台全程录播。活动开始前,学校的老师们给在场的每个人佩戴上象征着爱与感恩的蓝丝带,感谢人们的接纳、包容与关爱。
活动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也随之告一段落,蒙芳不由得松了口气,这是她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第七个年头。
从黄泥厚土到簇新校园
2012年,在上犹县第二小学分管教学和后勤的蒙芳,接到了出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调令。按照规定,人口超过30万的县级行政区,必须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上犹县人口恰好达标。
一边是有着5000多名学生、被万千家长寄予厚望的大校,一边是还仅仅存在于文件里,尚没有一砖一瓦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同事和朋友眼里,前者无疑意味着更好的平台和更为光明的发展远景。
但蒙芳一边兼着二小副校长的工作,一边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校的筹建过程中。办证、询价、招标、采购……无论是对上犹县特殊教育事业而言,还是对蒙芳自己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蒙芳骑着辆摩托车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单位,学校门口的马路迟至要2016年才能铺上水泥,当时校内校外,到处是黄泥厚土,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因为打滑,蒙芳不知摔过多少回。
从无到有,每一件事办起来都不易。蒙芳打了一通又一通电话,查询全县所有教师的花名册,联系每一位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通知每一个登记在册的特殊儿童家庭……学校好不容易到了开学的日子,天下着大雨,漆黑的夜里,偏偏又停电了,老师们蹚着泥浆去外面吃快餐,又蹚着泥浆把日常办公用品一点一点运回学校。
赵霞老师依然记得那时惨淡的景象。学校好似空有一副躯壳,连花圃都只有黄泥。可是蒙芳说:“即使没有资金,我们一样可以把花圃建设好。”赵霞回忆道:“有些老师有点娇生惯养,不愿动手。蒙老师没有指责大家,她自己拿起铲子,一铲一铲地干起来……校长带头干,老师们也坐不住了,都开始跟着蒙老师卖力地挖土、推车……”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让残疾儿童也能够享受好的学习环境,蒙芳跑前跑后,争取资金。她说:“我其实是个比较内敛的人。但是那一年,我豁出去了,凡跟我爱人有联系的,跟我妹妹有联系的,我都主动联络。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去了有上百家之多。我想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校和孩子。如果是为了自己,我可能一步都迈不出去。”
在蒙老师的不懈奔走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争取到价值100多万元的物资,极大改善了办学环境。
2014年,建校后的第一个助残日快到了,蒙芳决定在县城办一场助残日的演出活动。为了拉活动赞助,她一个个商家宣传,一家家单位邀请。
当时学校仍在初创阶段,仅有8名教师和52名学生,环境建设、建章立制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可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去办这个活动呢?蒙芳解释道:“第一,扩大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知道有这个学校,孩子们有了个去处;第二,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群体,需要得到关注和关爱,争取社会的资助和赞助。”
2014年5月16日,蒙老师终于组织全校成功举办了“爱心汇聚、扶残助学”助残日文艺晚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爆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活动募集到了8万多元,用于活动开支及学校设施建设。
当时,现场有个抱小孩的青年男子,远远望见蒙芳后,转身离开,再回来时手里拿着1000元善款。这个人是蒙芳十多年前的学生刘守炳。刘守炳小时候敏感易怒,手常常攥成一个拳头。接到那1000元后,蒙芳回忆当年自己并没有特别地关注过他,只是曾尝试去理解和化解他过强的自我防卫心理。
如今的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环境优美,地面铺了仿真草地,学校建筑二层以上全做了封闭处理,多感官室、糕点工作坊、模拟洗车房、模拟厨房等功能用房一应俱全。曾经空旷的一片黄泥厚土,如今成为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
从一兵一将到齐整专业的特教队伍
特校刚筹建的时候,学校仅有一兵一将。同为“建校元勋”的陈石妹老师,当时随着蒙芳四处奔走,风吹日晒,因此获得了“黑妹老师”的外号。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奇缺,是突出而普遍的现象。为了组织一支特教队伍,蒙芳从县教育局人事股调来全县教师的花名册,找出每一个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一个个打电话联系。
“当时,我所有人的电话都打过,反复做工作,但是能来的不多。有一个教师来了,一年后又走了。他以为在这所学校会更轻松,结果不是。”
蒙芳清楚地記得,给赵霞打电话的那会儿,她骑摩托车到县城管局沟通学校名牌贴挂的事情,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她和赵霞反复沟通,最终说动了赵霞。如今,赵霞已成长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学骨干。
在蒙芳的努力下,8个年轻人走进了学校大门。可这仍捉襟见肘。蒙芳去县编办要编制,那时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文件里虽写明了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师资,但没有明确标准。编办主张只需酌情比普校倾斜一点就可以了,蒙芳却急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她觉得人们太不理解特殊教育的必要和艰辛了。
直到2018年,才有文件明确了师生比一比三至一比四的标准。于是,仅2018年,学校就增加了5名老师。蒙芳为此十分兴奋。
队伍建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专业引领。蒙芳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陈石妹回忆道:“青年教师小慧刚到学校,蒙校长就手把手地教她上语文课,经常一起晚间办公,一起研究课件制作,反复听试教课。小慧老师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蒙芳每年都会为学校制定一些中心工作任务,她也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在特校的每一个阶段,回头看时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我要求每个老师都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你要是对言语康复感兴趣的话,你就去参加自闭症康复的学习,回来后就必须给所有老师做微讲座。”
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易感到成就感的荒芜。但在蒙芳的严格要求下,一个个特殊教育“特种兵”开始不断成长,许多教师获得了全县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
蒙芳时常去督促教师组织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她说:“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更见成果。”如今学校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子课题,两个省级重点课题。
一个邻县的特教老师,得知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以后,回乡就业。仅来了一个月,就埋怨要比之前三年过得还要忙碌。
陈石妹说:“蒙老师主持学校工作,像班长;关心教师生活,像姐姐。”在她的引领下,学校从开始的一兵一将,到现在聚齐了一支由22人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充满干劲、朝气蓬勃的特教队伍。
从文件必选项到教育加分项
说实话,刚开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该怎么办,蒙芳也是一个“门外汉”。
在到处拉赞助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有些人对特教事业的不理解。他们认为,有这么个机构,能正常运作,残疾儿童有个去处就行了;还能有什么过多的指望?
但蒙芳认为,每朵花儿都该有自己的春天,每个生命都值得拥有美丽的梦想。
特校筹建之初,为了摸清开办特殊教育学校的门路,她主动去安远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到后来,她拉着教育局长一起去,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领导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起初,我工作的中心在校园建设和团队管理上,一有教学培训机会,我都让给老师。但后来发现,只有自己扎进去了,才会在全校起到引领的效果。”
渐渐地,蒙芳对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说:“很多人对特校并不了解。以为在特校任职,只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就够了。自然,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确实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需要的素质,但光有这‘三心是不够的。”
在徐翔老师眼里,蒙芳校长是专业上的带头人。2016年年初,徐翔和蒙芳一起参加昆明的一个培训,她回忆说:“我一直坐在她身边,5天的培训中,她的笔从未停过,一直在记重点,写心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蒙校长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见解越来越多,回来后带领着老师们不断尝试,开启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个训课、补偿课。让我们这些特殊教育科班出身的也自愧不如!”
蒙老师带领团队从书本上、网络上学习相关的特教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外出学习培训所取的经验,制定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确定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宗旨,明确了“有教无类、有爱无障”的教育理念。蒙芳希望特校的学生都能在“点滴认识,点滴模仿,点滴做起”中不断获得成长。在李书海副校长看来,他们就是陪着蜗牛散步的那些人。
学校刚开始招生的时候,家长们对这么一所学校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如今,却纷纷报以嘉许,学生小铨的妈妈由衷地感谢蒙芳团队的付出:“在学校,孩子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和我们有简单的交流。我很感谢特殊教育学校,给我们家长减轻了很多负担。”
从一开始的走出去学习,到现在的开门迎客,不断有兄弟县市的特校来参观学习。来访者对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園环境、先进齐全的教育教学设施、文明有礼的师生风貌及成熟细致的管理赞不绝口。学校迎来了“2018年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增长与持续减贫官员研修班”外国友人的来访,还成为教育部中法百校计划项目学校。
学校2015年被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自强健身示范点”,2016年被定为“十三五”国家规划全国课题“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评价研究”重点特色实验学校,2017年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研究”课题实验校,2018年被列入全国名校教研联盟示范校。
李书海说:“蒙芳校长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她有一个梦想:通过8年的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市级特殊教育示范校。而5月21日晚文艺演出的成功,让这位陪着蜗牛散步、一步一停留的引路人感到了些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