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题材选择与知识储备
2019-10-21陈思怡
陈思怡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论述,把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学校结合地方和本校的文化特色,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课程。
③ 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阿来的《尘埃落定》、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等作品,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烙印。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之余,也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作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的巨大影响力。
你所在的地域、所在的学校,甚至是所在的班级,应该也会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请结合某一具体的文化现象谈一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写作要求:
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超出材料要求作文;②字数800以上;③体裁为议论文。
从审题角度看,此作文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三段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提出了“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力”,指向文化的影响。第二则材料提到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第三则材料从作家、作品中引出地域文化对作家、民众的影响力。依次看三则材料,话题范围逐渐缩小,话题内容逐渐明确。作文题的第二层更明确了思辨的对象:地域文化、校园文化或班级文化。而且题干指出必须结合某一具体的文化现象谈,也就是不能空泛地议论文化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最准确的话题选择应为:谈谈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班级文化(结合你观察过、了解到的某一具体文化现象)对个人甚至国家文化自信建设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作文題,学生的题材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其实,该题考查了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的了解和关注度,紧跟新课标的节奏。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推出的第二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当代文化参与”。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面对这个题目,学生首先应当思考什么是文化现象,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现象着手分析。面对同样的作文题,有些学生思维活跃,选材独到;有些学生蹙眉凝神,难以下笔。题材的选择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得分。
有了好的题材后,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考场作文的仓促性会使作文留有些许遗憾。因此,如何对考场作文进行再度分析并加以适当修改从而获得高分就是一条重要的作文“升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