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癌胚抗原水平的影响

2019-10-21帆,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放化疗宫颈癌病灶

刘 帆, 王 丹, 郑 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放疗科, 辽宁 沈阳, 110032)

宫颈癌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1]。宫颈细胞学筛查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推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率,但因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导致大部分患者确诊时都已处于疾病中晚期[2]。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传统方法,但是其5年总生存率并不高,而且复发率较高。单纯放疗不能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而综合治疗对潜在转移灶、全身转移以及局部肿瘤具有显著疗效,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有临床研究[2]表明,应用小剂量化疗药能提高放疗敏感性、局控率和疗效。临床研究[3]结果表明,与单纯放疗比较,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本研究分析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初治患者;接受妇科检查,按照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标准证实为Ⅱ~Ⅲ期宫颈癌; 无严重合并症,卡氏评分(KPS)≥70分,心肺功能理想,耐受放化疗。排除标准: 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者; 心脏病史患者; 伴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放化疗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年龄35~71岁,平均(53.30±2.50)岁; 肿瘤直径大小≤4 cm 者21例, >4 cm 者29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43例,腺癌7例; 临床分期为Ⅱ期23例, Ⅲ期27例。研究组年龄34~73岁,平均(53.80±2.10)岁; 肿瘤直径大小≤4 cm者19例, >4 cm者31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41例,腺癌9例; 临床分期为Ⅱ期24例, Ⅲ期2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序贯放化疗,选择盆腔前后野分隔照射治疗,放疗强度设置为2 Gy/次, 5次/周,照射总剂量为40~45 Gy。完成放疗后,采用以顺铂为主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的给药剂量为50 mg/m2, 在首次放射治疗后3周,再次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研究组选择同步放化疗,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放疗方案,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顺铂治疗,给药剂量为50 mg/m2, 放疗第1天给予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治疗,给药剂量为4 000 mg, 治疗时间4 d;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 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4], 具体可分为: 病灶彻底消失,未出现新病灶,持续时间≥4周表示完全缓解(CR); 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幅度≥30%, 持续时间≥4周表示部分缓解(PR); 病灶最长径总和虽然缩小,但是并未达到PR, 或者增大但并未达到PD表示病变稳定(SD); 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大幅度≥20%, 或者存在新病灶表示病变进展(PD); 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② 比较2组化疗前后的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③ 比较2组化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SCC-Ag、CEA。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见表1。放化疗前, 2组的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疗后4周的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 见表2。放疗前, 2组的SCC-Ag、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疗后4周的SCC-Ag、CEA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 见表3。

表1 2组近期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目前,宫颈癌已成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5]。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传统手段包括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将FIGO分期作为标准,早期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放疗辅助治疗;中晚期患者则应以放射治疗为主,并给予化疗或手术辅助治疗。早期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放疗的效果类似,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了80.0%[6]。随着技术水平和治疗设备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显著改善,其5年生存率约为50.0%[7]。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或局部未控、远处转移则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8]显示,宫颈癌患者对化疗敏感性并不理想,未将其作为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9-10]发现,应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能显著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表2 2组血液毒性相关指标观察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3 2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

SCC-Ag: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CEA: 癌胚抗原。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时,化疗的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具体的化疗方法包括序贯化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以及辅助化疗等[11-13]。同步放化疗是指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在当天同时开展化疗,通过叠加两种治疗效果,让治疗的控制率和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14]。但临床研究[15]显示,采用同步放化疗可能引发更强的人体毒副反应,增高病灶远处转移发生概率。序贯放化疗则是在对患者进行全程治疗时,连续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能对肿瘤病变进行有效控制,化疗则能进一步缩小肿瘤直径,减少放疗照射面积,减轻毒副作用,但治疗强度较弱,肿瘤清除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可能出现化疗耐受细胞[16]。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时,主要的毒副作用表现是放化疗后血液性相关并发症[17]。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作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步放化疗的作用机制并不是二者相加,而是放疗和化疗药物的相互配合,增强放疗效果。总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毒副反应。

猜你喜欢

放化疗宫颈癌病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谢萍教授辨证治疗宫颈癌放化疗期经验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