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分析
2019-10-21尚利娜牛晓勇刘改换
■尚利娜 牛晓勇 刘改换
太原理工大学《煤炭转化》编辑部,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79号 030024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2017年1月和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联合制定和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和《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3],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战略得到全面部署并启动实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如火如荼。《方案》指出,“双一流”建设的任务在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及着力推动成果转化[1]。而“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学术期刊重要的主办单位之一,对其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指导和支持作用,学术期刊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作为培育中青年学者的摇篮,能够服务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从而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的远大目标。“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术期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院和学术期刊单位以“双一流”建设为主题开展了诸多活动,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了“聚焦‘双一流’背景下的实验室与学术期刊建设论坛”活动[4];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了“学术期刊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座谈会”[5];《音乐研究》编辑部和《乐舞研究》编辑部主办了“一流学科背景下全国音乐与舞蹈学期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6]等。另一方面,学者们围绕学术期刊与“双一流”建设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多针对于高校学报,研究内容包括“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思路[7-9]、应对策略[10]、特色品牌建设[11]、学术影响力分析[12-13]及高校学报如何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等[14-15]。然而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学术期刊的现状及其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现状出发,探讨学术期刊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学术期刊在高校机构中的定位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向世界一流期刊迈进。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通知》确定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笔者以这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样本,访问其官方网站,查询主页上“科学研究”和“机构设置”等相关菜单内容,记录和归纳学术期刊在该高校中的位置;然后进入学术期刊单位网站,记录学术期刊的名称并统计数量;另外,访问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期刊导航”按钮,在搜索栏内选择主办单位,分别输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名称对学术期刊进行补充查询,并记录学术期刊的名称、主办单位、创刊日期和收录情况等信息,利用Exec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学术期刊单位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位置
通过查询137所样本高校主页上“科学研究(或学科学术、科研机构、科研学术等)”菜单发现,将“学术期刊(或学报、期刊社等)”设在其菜单内的高校共有79所,表明约有60%的样本高校认为学术期刊应归属于科学研究范畴,这与学术期刊具有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媒介属性密不可分。
对137所样本高校主页上“机构设置”菜单的调查结果(表1)显示,高校对学术期刊单位的定位存在差别,近40%的样本高校将学术期刊单位作为直(附)属单位,其次是将其作为教辅机构和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或科研与教辅机构、科研及附属机构、教学服务及研究机构等),再次是作为行政机构(或机关行政、党政系统等)。此外,学术期刊单位还被作为研究机构(教学科研机构)、支持保障机构(学术支持机构、资源保障部)、组织机构、业务管理与办学实体单位(业务部门)、管理机构(管理服务机构)、非管理机构、党政服务机构存在于高校中;且在13所样本高校的网站上未查到学术期刊的相关信息。
表1 学术期刊单位在高校中的位置统计
比较以上两部分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近60%的样本高校在其主页菜单上将学术期刊归属于科学研究范畴,但是在机构设置中大部分样本高校却没有将其作为科学研究机构,而是更多地将其作为直(附)属单位和教辅单位。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科学研究既需要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又需要将其成果进行广泛的传播交流,这些都与学术期刊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单位并非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而是作为出版机构服务于科学研究。因此,在高校网站上出现了对学术期刊的两种归属。
高校对学术期刊的定位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管理。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期刊由该校科学研究处管理;成都中医药大学将学术与期刊中心作为科研处的下设科室,由科技处负责学校学术活动管理及学术期刊的行政管理;而作为高校直(附)属机构的学术期刊单位,通常由该期刊单位独立管理。合理定位高校的学术期刊单位,不仅利于管理学术期刊,而且利于明确学术期刊与高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 “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学术期刊的现状
3.1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数量分布
经笔者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共主办学术期刊1208种,约占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两批学术期刊总数(6430种)的19%。其中A类和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别主办学术期刊615种和60种,平均每所高校主办学术期刊16种,其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共同主办的中、英文期刊和学报数量见表2。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主办学术期刊533种,平均每所高校主办学术期刊5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约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的3倍。主办学术期刊数量在30种及以上的样本高校有7所,均为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主办学术期刊数量在20~29种的样本高校有7所,均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学术期刊数量在10~19种的样本高校有22所。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主办英文学术期刊82种,其中专业性英文学术期刊66种,学报类英文期刊16种。2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英文学术期刊52种,其中学报类英文期刊11种;2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办英文学术期刊30种,其中学报类英文期刊5种。主办英文期刊数量较多的样本高校有清华大学(7种)、浙江大学(6种)、吉林大学(4种)和武汉大学(3种)。由此可以反映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明显高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
在1208种学术期刊中,现有高校学报281种,占比为23%。与全国大学学报总量(1700多种)相比,“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不足其20%,这说明了“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其他高校相比拥有了更多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报除主要划分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外,还根据高校的优势学科情况划分为艺术版、法学版、教育科学版、地球科学版、交通科学与工程版、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等,可见高校学报正向专业期刊转变。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浙江大学主办学报7种,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均主办学报6种,主办3种及以上学报的高校有37所,主办1种学报的高校有33所。
表2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的中、英文期刊和学报数量
3.2 不同类别“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数量分布
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按其囊括的主要学科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医学类高校、农林类高校、文科类高校和艺术类院校。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综合类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最多,达到450种,平均每所高校主办学术期刊18种;理工类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次之,为139种,平均每所高校主办学术期刊11种。
不同类别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数量分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师范类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平均数量最多,其次为文科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农林类高校和医学类高校在学术期刊平均数量上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理工类高校数量较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总数量最多。艺术类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最少,一方面与该类高校数量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学科性质有关。
表3 不同类别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数量分布
3.3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收录情况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收录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中,被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CD数据库、CSSC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收录的学术期刊数量分别为473种、271种、275种和35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被以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均高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相应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
图1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收录情况
“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不仅是该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从数据上看,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数量还较少。丁佐奇[16]的研究也指出,我国各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的数量相对于其ESI学科数量来说仍有不足。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有责任依托其一流学科去创办、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但样本高校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近年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016—2018年先后有GeoscienceFrontiers、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Friction、PhotonicSensors、JournalofPalaeogeography、ForestEcosystems、JournalofMagnesiumandAlloys7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可见,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势,创办高水平国际化专业期刊,有助于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推动学术交流。
4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主办单位的分布
在1208种学术期刊中,有925种学术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独立主办,其余283种学术期刊主要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协)会、研究院所等机构共同主办。在多机构主办的学术期刊中,第一主办单位为学(协)会的学术期刊有95种,其中涉及57个国家级学(协)会。学(协)会是按学科或专业组成的学术团体,对期刊的发展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依托学(协)会的专家学者、网络平台和学术年会等,学术期刊能够及时获取前沿的学术信息,因此,学(协)会也是除高校外学术期刊的重要主办单位。
经统计,独立主办单位或第一主办单位为样本高校所属学院和研究机构的学术期刊有218种,约占样本高校学术期刊总量的20%。除学术期刊单位在高校机构中的定位外,此数据也反映了高校对于学术期刊的定位,可以看出,尚有约1/5的学术期刊是设置在高校的学院、研究机构等部门,这样的设置能够促进学术期刊与高校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其更直接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便于开展相关的学术会议、论文讲座等活动。另外,独立主办单位或第一主办单位为样本高校附属医院的学术期刊有31种,这与医学学科属性有关,高校附属医院办刊更能贴近医学实践,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5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关系
5.1 从高校学报的更名看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关系
在281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中,约有26种(9%)中、英文版的高校学报更名为专业期刊(表4),且更名后的期刊名称与该高校的一流学科相关性较高。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s,Metallurgy,andMaterials,刊名中的Minerals、Metallurgy 和Materials反映了该校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流学科;《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与该校唯一的一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中国音乐学院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等的更名体现了高校和专业的特色。综合类大学学报如《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的更名也均与其一流学科有关。当高校的某一学科成为优势学科时,该学科具备了相应的办刊基础和条件,也容易得到同类学科师生的认可;反过来,如若该校创办了良好的学术期刊,可以提升其优势学科在领域内的学术声誉,扩大学科的影响力。
5.2 从创刊时间看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关系
2015年,“双一流”建设战略全面部署,此后“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创办了34种学术期刊,其中与一流学科有关的部分学术期刊见表5。这些学术期刊一经创办就与其主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密不可分。如西藏大学于2017年创办了《高原科学研究》,这是该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办的专业期刊,为提高该校高原科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并肩负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科学知识、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表4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更名情况
表5 2016年后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办的学术期刊
5.3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匹配性
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涉及318个一流学科,而统计显示,其中33所高校的192个一流学科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期刊,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匹配性较差;6所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涉及12个一流学科,其中有2所高校没有与其一流学科相关的学术期刊。然而,相对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匹配度更高,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涉及一流学科128个,其中73所高校的97个学科均有相关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这可能是因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的一流学科数量少,会选择创办和发展与其一流学科相关的专业期刊,使得其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匹配度较高,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具有的一流学科数量较多,其专业期刊的发展尚未跟上一流学科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其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匹配性较差。由此可以推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创办和发展与一流学科相适应的学术期刊,发挥学术期刊与学科的优势,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服务。例如,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以依托优势学院和一流学科,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编委,创办高起点、高定位的中英文学术期刊。
6 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术期刊共同发展的思考
6.1 明确学术期刊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机构中的位置
统计显示,虽然多数的样本高校没有否定学术期刊的科研服务性质,但是多数学术期刊单位在机构定位中是作为高校的直(附)属机构存在的,与学院、研究所及行政部门相比,通常处于边缘地位,受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我国学术期刊呈现“小、散、弱”状态的原因之一。学术期刊对推动高校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及学科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学术成果呈现的重要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这一学术共同体,高校在对学术期刊单位定位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学报与专业期刊的差异性及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协同性,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作用,推动其服务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6.2 呼吁将学术期刊纳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价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评价的一级指标主要有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声誉影响力四部分,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专职教师数、高被引科学家数,杰出校友数、进入ESI排行学科数,发表论文数、篇均被引频次、国际合作论文数、发明专利数,网络影响力和高被引论文数[17]。在对大学评价的研究中,鲜有将学术期刊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学术期刊作为高校重要学术资源的载体,无疑对于服务和保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并且在对高校声誉影响力的评价中,学术期刊是高校学术声誉的一道屏障,能够成为评价高校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的重要观测点。从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比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量多质优的学术期刊,可以推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质与量均高于普通高校学术期刊,将学术期刊纳入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及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将是双赢的,也有利于将我国的学术成果根植在祖国的大地上。
6.3 加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的相互促进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1],拥有着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学术共同体。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导师和研究生们构成了与学科紧密相连的学术共同体,这一共同体能够敏锐地捕捉学术前沿,准确地把握学术知识,精准地推广学术成果,他们或是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专家,或是读者、作者,犹如电子一样流动在学术的电线中,联结着学科资源与学术期刊。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以团结学(协)会、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的学术力量,充分发挥各机构的优势,实现刊研融合,在促进学科繁荣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带动学术期刊的发展。
6.4 加快建设承载一流学科成果的一流学术期刊
统计显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其一流学科的匹配度并不高,我国一流学术期刊对我国学术成果的承载力还有待加强,这也迫切需要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办和发展与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英文专业性学术期刊。高校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领域的分工细化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加快发展一流学术期刊将会对我国高校建设学科、繁荣学术、传播成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办好一流学科中特色学科的学术期刊不仅有利于将研究成果扎根在祖国大地,服务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而且能够吸引国外的研究成果,集成特色资源。
6.5 开展“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用户体验价值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下大量学术信息资源的涌现,学术期刊正从大众传播走向精准推送,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学术期刊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学术期刊的发展应满足用户对学术信息资源的需求。从用户体验价值的视角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服务质量、传播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用户的体验需求,探寻影响用户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与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及我国其他学术期刊进行比较,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优缺点,以提升学术期刊的用户体验效果,促进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
7 结语
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现状,探讨了学术期刊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术期刊共同发展的建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单位理应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并开展学术期刊的用户体验价值等研究,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高校也要给予学术期刊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财力人力等支持,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