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维码的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传播质量提升实践

2019-10-21宫在芹朱拴成毕永华杨正凯代艳玲武英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二维码煤炭

■宫在芹 朱拴成 毕永华 杨正凯 代艳玲 武英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 100013

在传媒领域,宣传和传播学术作品一直是全球出版商的核心功能[1],技术影响显性化、传播效应立体化是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态势[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维码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是一种将信息编码后,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排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3]。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获取对应的网址或信息,是平面媒体实现跨媒体的一把钥匙。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CI)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8.2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人,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4]。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不断提高的网速为二维码的大规模使用创造了条件。

学者和出版单位在二维码技术与传统媒体融合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初发起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作者和编辑以二维码为入口,可以对单篇论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线上拓展,包括作者的语音介绍、论文开放的内容与数据、交互问答、作者的学术圈等,OSID认为传统科技期刊转型应注重开放数据等的质量控制、学术社区的构建、深度的问答交互服务、创新知识的呈现形式以及协同完成知识生成等方面[5]。杨京峰[6]从功能和技术的角度,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自主设计的二维码服务平台功能及使用成效,该平台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丰富数字资源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推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建设。曾宪荣[7]介绍了《计算机工程》使用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开发的RAYS系统制作二维码,配套资源与服务应用,较好地实现了期刊的融合创新发展。狄野等[8]认为具有叙事性的“视觉二维码”不仅可以构建丰富的图像传播形式,还可以拓展传播话语的深度和广度,并以《中国出版》杂志二维码优化设计为例介绍了实施步骤。陈莉[9]认为科技期刊采用视听化手段进行出版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而二维码对科技论文视听内容的便捷访问及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多渠道分享可以增强论文承载科技知识的渗透力。徐丽芳等[10]对美国杂志应用二维码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二维码在美国发行量较大的杂志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用户获取二维码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纸媒,占比达到49%。《激光杂志》通过二维码生成器将每篇PDF格式论文的首页内容提取出来生成二维码,通过在纸刊中印制二维码实现论文的快速传播[11]。占莉娟等[12]阐述了通过二维码链接作者对论文讲解的视频,并探讨了这一应用的推广价值。张海东等[13]阐述了二维码在学术期刊网址链接(官网、投稿系统、微信、微博等)和内容拓展类链接(论文基金项目、作者学术简历、科研团队介绍、插图彩色版展示等)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二维码的制作及在科技期刊中的编排。

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二维码的制作,以及论文出版后用户通过扫码获取信息的单向输出方面。OSID的二维码使用为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轻量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且为前期没有获得融合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的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创造了条件。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煤炭期刊网)于2016年上线,经过近3年的运营实践,获得了行业院士、专家等科研人员的认可与信赖。该平台已成为煤炭行业科研人员获取与分享学术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了进一步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满足科研人员移动阅读及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实现“纸刊-PC端-移动端”的资源共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探索了以平台为支撑,以二维码为入口的线上功能开发,旨在通过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和传播质量。本研究同时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的《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工矿自动化》《煤田地质与勘探》《洁净煤技术》5种期刊的具体实践为例,介绍了二维码的具体制作及使用。

1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的基本情况

1.1 平台建设背景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052种[14],我国煤炭行业共有科技期刊60余种,约占科技期刊总数的1.2%。2015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及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为煤炭行业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创办煤炭行业期刊集群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www.chinacaj.net),《煤炭学报》、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ScienceandTechnology、《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等62种行业期刊共同参与建设。经过三次版本升级,平台已实现了期刊集群展示、投审稿综合一体化、行业数据库集成三大功能[15]。随着对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完善,平台于2018年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颁发的“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并作为传媒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成功案例,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发展蓝皮书(2018)》。

1.2 基于平台的二维码功能实现

1.2.1 线上论文的免费开放阅读

开放、免费、共享是当前学术交流的基本特征,科技期刊的免费开放阅读是大势所趋[2]。通过对科技期刊资源开放整合,推进科技期刊的公益使用是数字出版发展到知识服务阶段的必然途径。PDF格式文件具有逼真展示原书原貌、方便阅读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的阅读模式,各大数据库及部分期刊官网均提供PDF文件[16]。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对所有论文均免费开放阅读。由平台为每篇论文制作专属二维码,用户阅读纸刊论文时,通过扫描其中的二维码可以直达平台上该篇论文详情页,免费下载PDF文件。

1.2.2 HTML全文结构化预览

对于不支持PDF文件的移动端用户,其扫码碎片化阅读、复制保存特定内容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为了充分挖掘学术期刊移动端服务的潜在优势,平台依据场景理论[17],即通过研判用户扫码后迫切需要解决的诉求,借助移动端触手可及的特性,精确、便捷地满足即时性场景需求,打造“极致体验”[18]。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通用语言,通过全文结构化,满足移动端快速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及复制保存特定内容的记录需求。Springer、Wiley、Elsevier等出版集团早已使用XML技术进行结构化排版,形成HTML格式文件[19]。平台开发了HTML文件发布功能,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阅读整篇结构化论文。平台对PDF、HTML文档的下载、展示功能,促进了论文的开放获取。

1.2.3 增强素材延伸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纸刊提供的平面化内容已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通过视听化手段将与科研成果产出密切相关的音视频、动画、PPT、源数据和图表展现出来,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潮流。《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洁净煤技术》等期刊在采编系统收稿邮件中鼓励作者提供相关的原始数据、音视频、图表等增强素材;在发给作者的稿件录用退修邮件中,会再次向作者说明增强素材在成果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也设立了“增强论文”版块。读者通过扫描纸刊二维码,可以直接观看相关的装置模拟、系统介绍以及作者对装备研发过程的解读。

1.2.4 基于论文的知识问答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本质[20],为学术交流提供支撑和服务,是科技期刊的使命。传统情况下,科技期刊的服务模式主要为单向输出,即通过文献、学术会议等向用户传播成果,用户与作者(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单向输出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学术交流模式正在向使用互联网评议、写作、注释和修改的持续过程转变[21]。研究发现[22],科学研究中对专家资源的访问,与对信息和文献的获取同等重要。

为了打破科研人员间的空间限制,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自主开发了基于论文的“知识问答”功能。用户可以针对某篇论文,直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邀请平台上的其他用户回答。对于已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但还未正式出版的论文,期刊会通过微信、邮件等大力宣传。如果读者对论文有疑问,可以扫描二维码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向责任编辑反馈,这不仅促进了作者对论文学术内容的完善,还提高了责任编辑对论文的编校质量。对于已经发表的论文,读者在借鉴研究方法存在障碍时,也可以通过平台寻求作者协助。

2 二维码技术在5种期刊中的应用实践

2.1 期刊基本情况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在纸刊中应用二维码的5种期刊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在纸刊中应用二维码的5种期刊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5种期刊均为免费开放阅读期刊,均与中国知网签订网络首发协议。在所属学科领域内,5种期刊均有很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于2017年获得“全国百强报刊”的荣誉称号。期刊编辑在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活动[23]、提升期刊质量[24-28]、新媒体融合[29-30]、经营创收等[31]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实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2019年1月,为了贯彻《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国资委对出版集团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炭科工”)公益类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和学术质量,充分发挥科技期刊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科研人员、服务于品牌建设的要求,中国煤炭科工印发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期刊管理办法》,要求各期刊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移动出版等新兴出版模式。为了切实履行集团公司要求及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以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为依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选定《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工矿自动化》《洁净煤技术》为第一批次,在二维码技术与期刊融合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2.2 二维码的制作及编排

为有效克服单刊“小、散、弱”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事业部统一负责各刊二维码的制作及编排。论文数据上传至平台后,可对指定期刊、指定期次的二维码批量导出,二维码的尺寸为2 cm×2 cm,分辨率为300 pixel/inch(1 inch=2.54 cm),格式为tif文件。目前期刊管理部门对印制在期刊中的二维码尺寸、规格、位置并未出台明确的标准,这需要各刊根据自己的版面要求,确定二维码的尺寸及位置。出版集团5种期刊二维码的尺寸和位置各不相同:《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工矿自动化》《洁净煤技术》采用的是平台默认导出的二维码格式;《煤田地质与勘探》需要的二维码尺寸为1.69 cm×1.69 cm,分辨率为300 pixel/inch,格式为tif文件。通过Photoshop的批量处理功能,可以高效、准确地将平台导出的二维码转换成《煤田地质与勘探》需要的规格。5种期刊的二维码具体编排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5种期刊的二维码编排位置

二维码活码的指向为固定网址,可随时对网址的内容进行修改。为不影响期刊出版周期,新媒体事业部将二维码的制作嵌入到论文的“三审三校”过程中,即各刊开始三校时,同步向新媒体事业部提供整期文档,由新媒体事业部对文档进行处理加工,生成包含论文标题、作者、摘要等源数据的网页,之后生成每篇论文的二维码,并返回给各刊,排版人员在修改三校样时,同步插入论文二维码。对于已经网络首发或优先出版的论文,平台会同时上传论文的PDF文件。最终定稿后,平台会对有修改的内容进行替换,这种修改不影响二维码的指向。5种期刊均与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超星公司为每篇论文制作HTML文件,HTML文件统一由新媒体事业部在平台中更新。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

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需要编辑具备科学素养、业务素养、全媒体素养、人文与信息素养[32]。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编辑负责的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匹配,在寻找审稿专家及对论文进行创新性评价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稿子虽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但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学术方面的错误,仅靠编辑一人编校,很难完全消除。二维码的使用,达到在论文正式出版之前借助专业读者的力量,提升论文编校质量的目的。

以《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空间构成分析及计算方法》一文为例,《煤炭学报》编辑部在录用稿件定稿首发后即通过微信平台、邮件等进行推送传播,有读者通过识别二维码阅读平台上的全文后,即通过“立即提问”功能,在平台上向该文作者提出“P563,左侧最后一行和右侧第一行这句话的逐渐降低的结论可能有误”的质疑。该文作者庞义辉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并联系责任编辑将可能引起读者误解的部分进行修改。

缩短论文出版时滞可显著提高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效率,近年来,5种期刊的网络首发论文比例越来越高,网络首发消除了作者不正式出版就大规模宣传的顾虑,保护了作者学术成果的首发权。而二维码在为用户提供便捷全文阅读入口的同时,也将更多的专业读者引导至平台,参与到对网络首发录用定稿论文、排版定稿论文的学术讨论中来,协助作者、编辑完善论文,将问题消除在最终定稿中,达到提高稿件学术质量的目的。

3.2 丰富科技论文传播形式

数字化时代,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有重要作用[33]。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是读者了解编辑部动态、最新成果的权威载体。在采用二维码之前,5种期刊主要借助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邮件等对成果进行传播。推送形式主要有整期目次、编辑筛选的论文、单篇论文摘要导读、单篇论文PDF文档转换后的图片格式等。这些载体为优秀成果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科研人员与网络连接的“默认”设置,为单篇论文制作的二维码,可以将PC端与论文有关的电子版数据、增强视频等通过手机呈现给读者,增加论文表现维度。在微信公众号中,可利用二维码对整期论文进行完整推送,用户如果对某篇论文感兴趣,可通过该篇论文的专属二维码下载PDF全文、直接在线阅读HTML文档,还可通过“立即提问”功能与作者及平台用户交流讨论。图2为对《煤炭科学技术》策划的“煤矿智能化掘进技术与装备”专题(16篇论文)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宣传时的部分截图。通过二维码还可以宣传期刊策划的专题、组织“虚拟专题”。2019年1月,中国煤炭科工西安研究院打破了岩层定向钻孔孔深的新纪录,中国政府网、搜狐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均对此进行报道,《煤炭科学技术》抓住热点,组织策划了“西安研究院最新定向钻进技术”虚拟专题,将24篇文献通过二维码进行串联,有效传播了论文。2018年《煤炭学报》的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篇论文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煤炭学报》在新闻报道材料中插入这3篇论文的二维码(图3),有效扩大了论文的影响力。

图2 “煤矿智能化掘进技术与装备”专题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传播

图3 新闻报道材料中的论文二维码

4 结语

这是一个所有产品都要变成服务的时代。无论是纸刊、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期刊集群平台,最终都需要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服务来提升用户的黏性,完成科研成果的高效传播。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作为煤炭行业60余种期刊集群化融合发展的探索成果,在集聚人才、丰富论文表现形式、促进学者直接交流、通过专家库多维度展现专家成果等方面做了许多前期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二维码这一入口,实现了“纸刊-平台-移动端”的链接,增强了论文传播力、丰富了科技信息阅读体验、突破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空间限制、提高了期刊影响力,同时避免了集群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面前的“数据孤岛”。在平台功能开发及二维码链接功能方面,将充分参考行业内走在前列的服务平台及集群平台的经验,实现期刊出版融合的轻量化转型。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二维码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