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

2019-10-21林惠玲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样方种群数量

林惠玲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福建 漳州 363900)

高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个人觉得课前设计的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科复习也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老师们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涉及生物基本知识点、生物基本观点及基本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就是当前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本文是笔者通过多年来教学的思考并结合课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出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实验班级的生物成绩较好于对照班。

一、基本知识的复习模式和解决方法

复习中我们可以将陈旧的复习模式:“罗列知识点→课堂小结→基础训练→总结反馈”逐步转化为问题式教学模式即“形成一个新的小组→启动一项新问题→执行问题的解决→展示成果→解决问题后的反思”的复习模式。精心设计问题,是每节课的核心,是一堂成功课与否的关键,也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力。设计新问题及追问、反思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强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教师的讲解要讲联系,讲本质,概括提炼出规律。重归纳、点拨,加强对方法和能力的指导,使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科能力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复习必修三第四章种群时我用以下问题串来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池塘里的一群鱼和池塘里的所有翻鸭子都是种群吗?什么是种群?

种群是学习本章节的概念。从真问题入手,疑问,追问,展示成果。种群有三要素:生活在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同一种群的生物形态一定相同吗?如生活在同一区域的青蛙和蝌蚪是同一个种群?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真正理解种群概念。

问题2:你是如何调查种群密度的?

【例题1】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食虫鸟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调查农田中大麦与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并探究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取样方为长和宽各 1m的正方形,各样方的统计株数如下表:

?

根据上表数据,可计算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麦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为株/m2;狗尾草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为 株/m2。

通过真问题出发,学生解题归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种群密度时,选一个样方可行吗?多个样方数据如何处理?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引导学生反思追问: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这种方法调查密度合适吗?学生会得出样方法是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深度的学习,学生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进一步清晰。

【例题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以【例题2】出发追问以下三个问题:(问题3、问题4、问题5)

问题3:种群密度与数量变化有什么联系?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的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若环境变化,种群密度及数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条件适宜,数量会增,不适宜,数量会减,种群密度变化也一致。

问题4:用数学模型建构“S”型数量变化曲线并分析形成该模型的条件是什么?构建出时间与增长率的关系曲线?

“S”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甲图,形成该模型的条件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时间与增长率的关系曲线如乙图。

问题5:密度最大值时也是数量最大值,即K值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图中标出密度对增长制约的最强点。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K值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意思是这种最大数量是可维持的,不是昙花一现。看下图关于雪兔数量最高值为130只,但K值却是能维持的约70只。密度对增长制约的最强点在乙图的g点。因为该点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复习通过习题入手,再问题之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深度剖析,复杂问题思考,解决,形成核心概念理论,再用该理论解决生活中问题,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二、生物学科思想方法的复习模式和解决方法

在复习本章节时,教师要梳理出相关生物学科思想,本节中有两个学科思想:一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二是“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同样也可以问题式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学科思想。

问题1: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有何不同?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回答出种群特征,这些特征每个个体有吗?群体来源于个个之和,但又不是简单的叠加,引导学生追问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思维的火花,生物学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观点灵动于脑海。

问题2: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从试管吸取培养液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振荡后取液,血细胞计数板应用等知识解决。再进入深度思维,预测酵母菌数量会呈现什么变化过程?为什么?固定的空间,有限的营养物质,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等条件限制,引导形成在变化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早期是呈“S”增长的,但后期是会不断下降的。

学生先会解决简单问题,走向复杂问题的解决,从记忆、识别到理解应用,再到分析评价,最后走向创造、创新,这是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最终归宿。

猜你喜欢

样方种群数量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基于双种群CSO算法重构的含DG配网故障恢复
统一数量再比较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头发的数量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