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遇“前卫派”

2019-10-21轮奂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19年10期
关键词:端砚肇庆雕刻

文:轮奂 图:受访者提供

《岁月留痕》系列

《岁月留痕》系列体现程振业制砚推崇自然、拙朴的风格。砚堂保留砚石最精华部分,细腻而光滑。砚额、砚边则采取随形设计,并将其雕刻成木纹,颇具根雕艺术的趣味。《岁月留痕》将雕刻的着力点放在木纹的质感表现上,其线条流畅婉转却不失自然,并最大程度逼近自然,木纹的细腻质感让人仿佛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岁月留痕》端砚正面

端砚,自古因名贵的石材与精工而备受文人乃至帝王的推崇,成为文房中奢侈品般的存在。在砚早已淡出人们书写工具的范畴时,如何让这门古老工艺品适应当代需求,成为所有制砚人共同面临的课题。所幸,沉淀千年的制砚技艺传承至当今青年一代手中,被赋予了更前卫的艺术与设计理念,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感。

肇庆黄岗白石村,是端砚发源地,这里的人世代以砚为耕。程振业,一名出生在这里的80后制砚艺人,其家族便是制砚四大名家之一的程氏端砚世家,传承到他一代,已经是第十四代。伯父程文是端砚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堂兄程振良亦是国家级制砚大师。在家族世代制砚环境的熏陶下,程振业从小对制作端砚有着极大的兴趣,从12岁开始勤工俭学,师从程文、程振良学习端砚制作技艺,习得家学真传,成为程氏年轻一代制砚艺人,程氏一门,老、中、青三大师齐备,在端砚界尤为难得。

程振业在制砚技法上虽然深谙家学,但作为青年制砚艺人,他不愿拘泥于传统,其端砚作品透出一股难以掩盖的时代气息。程振业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研砚,汉代刘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而一方好砚的制作,又何尝不是经过反复推敲、研习与斟酌。对于传承上千年的端砚艺术,除了技法传承,更多时候需要在设计、构思上有所创新,而非技法的堆砌。

程振业《岁月留金-青铜系列》正,入选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生代传承人创意作品展”

《岁月留金--系列二》正面

金石入砚

初看程振业的作品,会觉得并不“漂亮”,它们鲜有华丽而繁复的花纹;也没有精巧玲珑的镂雕,相反,它们看起来更“拙”,造型多随形,简约而朴实。作为一名80后端砚艺人,横卧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那些砚雕常见的林泉山水、龙凤呈祥早已在无数前辈手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程振业要做的是另辟蹊径。

因此,他所制的端砚,总显得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常给人新颖感。首先,在表现题材上他就尝试破除传统的惯性思维。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在雕刻装饰上多迎合文人的雅好,突出文人气。因此,表达追思慕古的兰亭雅集、寄情自然的嶙峋山水等,都是砚雕最常见的装饰元素。而程振业在一个系列的作品中选择青铜器作为砚雕元素,这是他的一大尝试。在技法上,他结合镂空、浮雕、线刻等手法,最大限度逼近青铜器质感,整方砚给人一种浓厚的“金石味”,别具新意的同时又不失高雅格调。

《岁月留金》系列

所谓岁月留金,“金”即为古时铜器,指作品中的青铜器元素,程振业将其元素碎片化,并进行重新解构,采用镂雕、线刻等技法,装饰于砚堂四周,如局部破碎的青铜尊、折断的青铜剑等,呈现不对称、不规则的造型,添一份古朴的金石意味,激发观者的怀古之思。为了更贴近青铜器的质感,程振业还大胆对砚中的雕刻进行染色处理。《岁月留金》系列以新颖而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不再是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反而多一份历史的厚重。

《文开古今》,设计:梁弘健、林伟海,雕刻:程振业。砚面融合了一城、二府、三桥、四塔、五教、六俊、七星、八景、九鼎

《文开古今》砚 设计:梁弘健、林伟海,雕刻:程振业

砚面融合了一城、二府、三桥、四塔、五教、六俊、七星、八景、九鼎。以宋代兰亭砚为主要表现手法,采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手卷式展开全景,表现肇庆城市历代文化的延续传承以及“山、湖、城、江”为一体的宜居宜游形态。

宋城为砚堂,同时反映宋城四门,还有三桥(西江大桥、肇庆大桥、阅江大桥)、四塔(崇禧塔、元魁塔、巽峰塔、文明塔) 五教(肇庆五大古建筑群)以及星湖、鼎湖等肇庆风光。

和谐砚拓片

砚拓

砚拓也是砚台收藏、鉴赏的重要一环,台湾砚台收藏家提倡古砚鉴赏之“三美”:砚石之质、雕琢之精、昔贤铭刻之手泽遗制,而鉴赏端砚的铭文铭刻,砚拓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将砚台的文字清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砚拓以黑白分明的色调,将砚台的造型、图案尤其是线条展现得更为明了,从这些细节上去观赏,更能看出砚台雕刻者的艺术功力。

“中国砚都”端砚文房三件套

端砚作为肇庆当地特产,因价格高昂且体量笨重,让不少到访肇庆的游客无法轻松携带作为伴手礼,加上端砚是精细雕刻的工艺品,邮寄速递又容易破损。有感于此,程振业与机构合作,设计了这款文创品。盒装内,包含一小件端砚,上以瘦金体刻“肇庆府”三字,发明这一书法字体的宋徽宗,年轻时其封地为端州(今天肇庆古称),登基为帝后于1118年升端州为肇庆府,肇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故“肇庆府”三字便蕴含着地名由来的典故。此外,盒内还配上毛笔、墨条,共同组成文房三件套,实用之余,亦可方便随身携带。

实际上,砚本就与金石学关联密切。金石学就是考证古文、鉴定古物的学科,而古砚常刻铭文,将古砚或其铭文拓印,便是常见做法。而程振业则将青铜器等古物的元素引入自己的砚雕中,在拓印成片后,透着古雅的同时又能见到几分后现代造型结构的意味。

线条的留白

程氏一门在制砚上,对线条的表现尤为精湛,如程文制砚就善于以优美的曲线表现水的千姿百态。程振业也很好继承了这一点,并加以创新,他喜欢以灵动而流畅的曲线去表现大自然的肌理,显露几分拙趣。蜷曲、重叠的线条时而像河水翻腾的漩涡,时而像老木的年轮,细致入微的刻画,足见其刀工。但他的线条是简约而抽象的,除去洗练的线条并无过多装饰,常配以随形的造型设计,虽为人作,却宛自天开,带着返璞归真的质朴感。程振业坦言,他不希望自己所做的砚过于具象,线条的表现力是活的,他喜欢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和余地,那种似是而非,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正是他所追求的。

在不同的端砚上,总能感受到程振业对线条的娴熟运用,并富有表现力。不管是仿生根雕的逼真质感,还是寥寥数笔概括物象,程振业总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拙趣中,隐藏着精巧的刀法。他更愿靠近自然、质朴一点,而非精雕细琢之下的华丽繁琐。

以设计活化端砚

程振业还是为数不多的提出“端砚设计”概念的制砚艺人。与国画一样,端砚制作业应随当代。但传承千年的端砚工艺,从古至今,一件端砚从最初画稿设计到雕刻制作,再到后期的打磨修饰,都出自一人之手。在程振业看来,这已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端砚的创新不能仅仅依靠单个手工艺人,其制作可在设计与雕刻上实现分工,两者相互合作,但各有专注,这样更能发挥各自所长,让端砚无论在艺术还是工艺上,均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虽然程振业是端砚世家后人,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传承方式,于是2014年开始他发起“8090青年端砚计划,致力于以年轻人的心态去设计端砚,在传承端砚文化过程中充分融入年轻一代人的想法和构思。目前,程振业工作室已经成功为“8090青年端砚计划”的推动举办了两次砚展,得到业内好评。

程振业的设计观念还体现在他在端砚的推广与包装上。他对端砚文化的定位更显前卫与新潮,在他看来,端砚不应仅仅定位为高端的收藏品,除了兼具观赏,它本质上还具有实用功能,现时端砚的主要消费群体,仍旧是为数不多的书画艺术家、文化人士,因此他希望设计出各类端砚文化衍生品,扩大端砚的受众群体,因为只有更多人使用端砚、了解端砚,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端砚行业的发展、壮大。例如,程振业近年开发的“中国砚都”端砚文房三件套,方便携带之余也能作为游客的伴手礼。

另一方面,程振业在端砚的包装与配套上也不断尝试改进设计。他将自家端砚的砚盒作出适当改良,从外观、材质的设计上更偏向于年轻化、时尚化,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端砚。在程振业看来,端砚文化还不止于砚与盒,还有围绕砚而产生的砚拓。端砚的拓片不仅可以从细部鉴赏其纹饰,还可以题诗赋句,装裱起来又能装点家居。现今用于收藏的端砚更多时候不是使用,而是需要被陈列起来,这就要考虑它在家居陈设中的呈现效果。如果放置于书房的端砚再配上砚拓,则更能相得益彰。程振业还计划将砚拓进行大众化、时尚化的改良,设计成更小尺寸,配以小巧画框,可以置于案头,供人近距离把玩、观赏。

从程振业身上,让人不难看到年轻一代端砚艺人对这门古老工艺的创新与活化,以及勇于变革的勇气,还有在端砚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担当。

猜你喜欢

端砚肇庆雕刻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