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
2019-10-21张佩玲沈献芳
王 敏,张佩玲,沈献芳,李 华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常产生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造成患者痛苦水平升高,影响术后康复[1-2],常出现的是呕吐、恶心及口腔炎等。针灸、药物及推拿等方式对肠道运动进行帮助,缓解或消除不良反应[3-5]。穴位贴敷可使药物被皮肤吸收,还可发挥穴位特殊作用[6-7]。为探究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另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的5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二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9~71岁,平均(58.47±9.52)岁。其中胃癌35例,贲门癌11例,食管癌5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25例,姑息性切除术2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59.95±8.92)岁。其中胃癌31例,贲门癌12例,食管癌8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23例,姑息性切除术2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肿瘤;采取全身麻醉手术;签署知情同意书。
图1 耳穴分布图及耳穴贴压操作过程
1.3 排除标准 有关穴位部位具有皮肤感染或损伤;临床资料不全;有精神病史;拒绝配合此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术前对低蛋白血症进行改善,纠正低钾血症。术后禁止摄入水食,适当补液。病情较重者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动态平衡,避免酸碱平衡紊乱。按时肾功能及肝功能检查。卧床6 h后,帮助其进行翻身动作,2 h/次。勉励患者早期下床行动,术后第2 d帮助患者采取坐位,第3 d帮助其进行下床行动。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耳穴处皮肤消毒,将华佗磁疗贴在相应穴位进行放置,轻轻按压。每次最佳贴压穴位数量为 3~5穴,按压 3~5次/d,按压 30~60下 /次,按压时间1~2 min/次。每3~4 d对磁珠进行更换。两耳可同时或交替贴,以感到发热及酸胀为最佳。对出现潮湿的压贴及时更换,禁止耳穴搓揉。详细流程如图1。穴位贴敷方法:患者仰卧屈膝,选取三阴交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等,每2 h观察1次,24 h后取下。若皮肤局部不适瘙痒或红疹及水泡,及时结束穴位贴敷。
1.5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包含呕吐、恶心及口腔炎等。(2)疼痛改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疼痛。剧烈疼痛为10分;重度疼痛为7~9分;中度疼痛为4~6分;轻度疼痛为1~3分;无痛为0分。改善判断标准:无效为痛感恶化或无显著改善;有效为痛感分级改善达到1级;显效为痛感显著降低,且疼痛分级改善2级或2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康复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康复时间。肠鸣音康复鉴定标准:借助听诊器在肚脐位置及听诊部位右左两侧下、上腹每隔60 min进行听诊1次,听诊1 min,在连续出现2个具有较强的肠鸣音,且≥3次/min,则表明肠鸣音康复。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术后第6 d疼痛改善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率用n(%)表示,行χ2检验,两组干预后康复指标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2.2 疼痛改善 观察组术后第6 d疼痛改善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改善比较
2.3 康复指标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康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耳部与人体中的十二经脉存在联系,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宗脉聚所,耳者也”。对耳廓上有关穴位采取刺激,可明显纠正及消除对血气运行进行阻滞的部分因素,拥有化瘀滞、调气血及通经络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耳穴贴压干预时,须以胃、肠、脾、肝为主穴,经对肠道形成良性刺激,配合经络和神经传导反射效果,可显著加大肠胃蠕动的效率,对消化液分泌状况进行调节,有益于肠道排便及排气。采取贴敷干预,可加强其自身体质,提升身体免疫力,对愈合其创伤及肠胃功能的康复具有良性效果。敷贴对人体可产生“生物共振”效应,因其可发射出生物波8~14 μm,对人体上的穴位进行作用时,经渗透及吸收等机制出现该效应,对人体免疫力提高具有显著增进效果,并对人体体质进行提高。本研究显示,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干预,可达到增加药效效果,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干预,对缓解或消除上消化道肿瘤术后不良反应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案[8-9]。
在上消化道肿瘤手术中,易对其手术部位局部组织及神经造成损坏,在手术采取的麻醉失效后,患者会感到连续痛感。西医常利用镇痛药进行缓解,但易造成诸多不良后果。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疼痛的产生,中医认为是因身体局部出现血气凝滞而导致。耳廓对全身腑脏经络起着联络作用,其为百脉汇聚的位置。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第6天疼痛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提高疼痛改善率。耳穴贴压具有疏通血气及宣畅经络的效果,促进血气顺畅,从而消除其疼痛。同时辅助穴位贴敷使药物被皮肤吸收,并经经络更直接有效的到达患处,从而缓解或消除软组织疼痛或因内脏平滑肌痉挛而造成的疼痛,有益于提高疼痛改善率[10-11]。
上消化道肿瘤属于临床高发病,须采取手术根治。因麻醉药物、疼痛及手术造成的创伤等多方面因素,易造成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肠粘连、肠源性感染及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12-13]。故应及时对肠胃功能紊乱进行消除,从而有益于术后康复[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指标。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上认为是因手术对腑脏功能协调性造成影响,而引起阴阳失调,导致人体气机受到破坏。患者部分器官组织在手术中因被拉牵而脱离原位置,并且麻醉药物对其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及癌症对患者血气消耗巨大,从而造成血气瘀滞,胃脾内伤,减缓肠道蠕动,排便及排气不佳。中医采用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理论,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以为除胀通腑理气为主,其中耳穴压贴具有加大肠道蠕动效率、疏血气及通经络的作用而穴位敷贴使药效更加显著,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康复指标[16-17]。但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实施随机分组实验,因此对结果可能造成一点偏倚,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