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019-10-21叶家斌
叶家斌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贫困大省,扶贫攻坚一直是贵州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食用菌作为一个技术门槛低、市场前景好、营养价值丰富的产业,被贵州省作为了扶贫攻坚的重要项目,并且在解决就业、刺激创业、提高经济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在精准脱贫的不断落实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对贵州省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国建设城乡两元结构的短板弱项,而城乡发展不平衡更是城乡问题的集中体现,为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期建设“三农”的总抓手。这里的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
在这种背景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地理、品种以及人力资源上贵州省都有发展食用菌产业明显的优势。再加上从省级到各地、市的政策优势,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贵州省必然会实现精准脱贫,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1.1 政策优势
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省“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极贫乡镇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地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和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的有力杠杆。除此之外,贵州省对顶层设计进行了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统筹协调。分别编制印发了《贵州省“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实施方案》、《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1]。这些优势政策的不断落实促使食用菌产业的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势品种不断增加,食用菌产业链更加完整。
1.2 资金优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大力招商引资,强化食用菌产业培训。通过开展食用菌产业专题招商会议,累计签约近达131亿元资金。先后引进了粤旺集团、雪榕集团、森源集团、劲嘉集团、大山合集团、裕国菇业等国家级食用菌企业[2]。对申请扶贫基金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引导和帮助。而且依据贫困户数量的多少,在对产业扶贫资金分配过程中进行定向补助,并会给予贷款贴息的支持。
1.3 科技优势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搭建了食用菌平台,研发了种质资源菌种,创新了栽培技术也进行了转化工作。在省农委、农科院以及大学,开展了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成立了栽培特色食用菌生态及野生驯化研究室等创新平台,开展了贵州省食用菌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在不断地深入研发中,贵州省关于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多县区实现了推广应用。除此之外,依托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建设了食用菌大数据中心,实现了科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开拓了网上销售渠道。
1.4 人才优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自食用菌被列为贵州省精准脱贫项目以来。贵州省加强了食用菌产业人才团队建设,组建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就栽培种植食用菌技术开展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人才团队进行食用菌开发与研究,同时对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服务进行了专业化培训,以及对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进行团队研究,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贵州省“三农”工作在精神动力、精准扶贫、评价标准、生态文明等方面做了要求。在国家战略机遇、政策叠加机遇下,贵州省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因地制宜,结合本省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食用菌作为贵州省脱贫致富的一大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2.1 食用菌产业成为贵州产业扶贫的典范
2017年贵州省开始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通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农户参与、开展科研活动,企业帮扶、以市场为主导的运作模式极大的推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3]。如图1所示,贵州省2018年累计食用菌栽培面积高达7 270 hm2,总产量突破57万吨,产值达到56亿元,与2016年相比,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量和产值均已翻番。
图1 2016年~2017年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各产值情况Fig.1 Output value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17
由图1可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新的模式、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贵州省产业扶贫的典范。并且贵州省已经制定了2019年食用菌产业的目标,预计种植规模达到30亿棒,栽培1.8亿袋食用菌[4]。贵州省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呈现非常良好的增长态势,为贵州省的扶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食用菌产业成为居民提供了大量创业契机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食用菌产业由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创业契机,这为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道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企业和合作社加起来达到近465家,已有16家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示范合作社。有近295个规模在50万棒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且在食用菌产品管理和研发中,贵州省已有近11个主导品种,这些品种的面积、产量和产值菌占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90%以上。而且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效益也逐渐增大,其中红托竹荪和冬荪的产量和销量均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5-6]。
2.3 不足
虽然贵州省有着适宜食用菌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也拥有较长食用菌栽培历史,但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食用菌产业的品牌意识较为淡薄,且已开发的食用菌品种较为单一,各机构在食用菌产业投入的科研力量也相对较弱,加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食用菌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导致贵州食用菌产业相对比较混乱,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利用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食用菌产业
虽然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取得了发展,助力了当地精准脱贫,但是要想使规模得到近一步扩张,收益得到更一步提升,使食用菌产业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就必须重点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强化科学技术支持
食用菌产业要想长足发展就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大研发,而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所以要积极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对食用菌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建设研发室、实验室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将食用菌研发出的高产、高效技术推广于市场,转化为惠民利民的科技成果。
3.2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食用菌产业硬实力还要靠人才实力。随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贵州省对具备食用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要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及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高校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按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的高校设立食用菌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加强食用菌技术人员、栽培能手的培训。此外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专注于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而且食用菌线上、线下销售宣传过程中也需要专业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走向专业化道路,打造知名品牌奠定夯实的人才基础。
3.3 不断丰富经营主体
虽然通过招商为当地引进了国内外有实力的食用菌企业,但是还需要不断通过招引与培育结合,不断地学习经验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本土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家致富,同时政府在此过程中也要给予扶贫产业资金的定向补助,给与资金贷款贴息支持。
3.4 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
要在重点乡、镇、村,扶持单元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要加强大数据建设,搭建完善的快速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发展网络定制、田园直购等新兴业态。在物流体系方面,要打造一批本地的食用菌集散中心,建立区域性集散市场和产地市场以及冷库、冷链物流、烘干、包装等保鲜加工配套建设,抓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系统等建设。同时配套建立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和物流体系,贵州省只有构建了食用菌产业安全、快捷、有序的流通网络,才可使贵州省食用菌流向全国,走向国际。
3.5 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
由于市场上食用菌产品品种小、多、杂、乱,且食用菌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所以在挑选过程中,消费者最终会将产品的价格,作为最终选择购买的依据。因此需要加快贵州省食用菌公共品牌的注册,要制定食用菌产业的行业标准,打造对外标识系统。对于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也要加强,不仅要利用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而且要利用内容营销、网络视频、微博微信、手机终端等多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进行传播,实现品牌传播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多维度化[7]。
3.6 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食用菌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木腐菌在栽培中需要木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导致林业资源紧张,所以菌材林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需要通过退耕还林,菌材林基地建设等方式来满足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之需,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在更加深层的贫困地区建设菌材林基地,以此为依托打造菌材林供应专业县(乡、村),新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二是食用菌大量生产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废弃菌棒的产生,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给当地带来污染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未来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对首次营养未被彻底利用完的菌棒通过添加适当营养物质作为栽培料来再生菌棒,从而进行多次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将废弃菌棒作为有机肥,将包裹在外围的塑料袋剥离后,通过粉碎、微生物发酵、腐熟、灭菌后可以制作成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研究分析发现,出过菌的菌棒和米糠、麦麸、玉米的营养价值相近,所以可以也作为动物饲料。废菌棒还有其他很多的妙用,需要成立课题研究团队,研究废菌棒的处理和利用技术并将之推广应用。只有这样,贵州省才能兼顾食用菌产业扶贫和食用菌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废菌棒的合理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反过来又会助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贵州省脱贫攻坚。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凭借食用菌产业正逐步使农业不断增强、农民更加富裕,用食用菌助力脱贫。目前贵州省仍在不断推进本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