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
2019-10-20陈莉
陈莉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普及,在进行高校的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要求必须充分立足“互联网+”的环境发展,合理引入“互联网+”思想,实现智慧校园的合理构建。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能够切实达成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并促使智慧校园为更好开展教育工作助力。针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引入,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校园建设目标。因此对于高校校园建设工作开展来说,如何有效引入“互联网+”思想,推动高校校园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的无边界融合,成为目前在高校建设工作开展上必须关注和思考的内容。
1 关于“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顾名思义指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强调在进行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始终能够立足学生为核心,重视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氛围的构建。从目前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来说,智慧校园实际上指的是实现技术、教育以及管理、服务融合发展的校园布局。通过智慧校园的构建,促使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塑造上,能够充分满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要求,促使教师能够在智慧校园理念的驱动下,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校园氛围的营造。
从这个视角来说,实际上“智慧校园”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当前校园建设提出的全新标准和要求。借助智慧校园的构建,还可以在校园内实现更为出色的网络环境营造,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能够充分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布局,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益。此外智慧校园的构建,还有助于推动校企联动,促使高校在教学工作开展上,能够充分融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最终实现企业和高校双赢的目标。而且在对智慧校园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还了解智慧校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模式,不断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思维方式学习各科目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小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在提升高校各科目综合教学质量的同时,以为我国教育行业良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 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为了充分达成智慧校园构建的目标,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开展上,要求必须要充分立足当前互联网发展现状,重视多重技术的合理引入,通过技术的支持,推动高校在进行智慧校园构建的过程中,取得出色的建设成果。
2.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是基础支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实现智慧校园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诞生源于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二者的有效融合,为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在进行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能够促使师生在校园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获取,并能够展开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所以要想充分达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基础保障,也是基础前提。
2.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所谓物联网技术,指的是借助传感技术的引入,通过传感器布局进行预定范畴内环境的监控和检测。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的数据信息获取。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校园内部各个角落的实时监控,为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达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引入,促使在进行智慧校园构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更便捷、更高效的校园管理工作,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高效达成。
2.3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也是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学生以及教师校园行动的轨迹进行分析,从而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用户特征以及用户习惯的挖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存在进行相应解决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引入,能够促使智慧校园建设者更好的了解智慧校园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及时、合理的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校园内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改进方案的制定。应该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更好的实现智慧校园管理以及相应决策的制定,为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2.4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诞生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来说,最突出的表现是通用性、虚拟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同时可以结合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的提供。结合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通过合理的进行云计算技术引入,能够充分的实现针对性服务模式的提供,促使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可以实现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效果的不断改善。除此之外,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还能保证教师对高校各科目综合教学模式实施优化处理,并按照学生心理需求和其他方面因素调整现有教学模式,使得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这对于调整高校教育智慧化水平和综合教学模式等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高校教育产生新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向高校管理人员表达各类想法,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看法,继而推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顺利开展。
3 “互聯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内容
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在进行智慧校园构建的实现上,要综合不同技术的合理引入,充分立足学生以及教师需求视角,合理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通过高效的建设方案布局,促使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能够充分达成预期的校园建设和布局目标。
3.1 实现统一的架构系统布局,实现智慧教育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上,首先是要实现统一的架构系统布局,借助统一架构布局设计,充分为智慧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支持。
第一步要实现数字校园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进行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合理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促使在进行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达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内部环境营造。在进行智慧校园构建上,模型的构建涵盖了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及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等。通过不同分层合理引入,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目标高效达成。
其次借助相应的系统架构布局,在进行智慧校园布局上,能够更好的立足既有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运用。比如进行资源互联、实现电子书包,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等。借助统一机构的布局,促使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展上,能够始终围绕学生为核心,基于智慧校园系统布局,实现智慧人才培养。
3.2 一站式服务需求的满足,实现智慧科研
通过智慧校园的构建,有助于达成教学一体化需求,并为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最终确保在高校校园中能够实现智慧科研活动开展。
通过智慧校园系统的构建,促使教师在进行科教学科研活动开展上,可以借助一体化平台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基于既有的智慧校园平台进行科研趋势的跟踪,并不断进行最新研究成果的添加。此外借助智慧校园平台,还可以为教师进行相应科研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团队伙伴推进,促使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开展上,尽可能做到协同合作、相互支持。
3.3 契合教学应用的需求,实现智慧管理
在当前的智慧校园布局上,还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管理上,充分立足教学实践以及学生需求,基于智慧校园实现校园智慧管理的目标。而且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还需要在其中考虑教学应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慧校园与高校教育要求相互衔接的目标,这对于提升高校综合教育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创设智慧校园时,还需要考虑互联网+与智慧校园之间的关联性,有效处理高校各科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彰显互联网+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效果,借以保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构建,不仅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同时基于平台使用,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针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和教师展开实时的交流和互动。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平台进行学生作业的布置,这对于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积极价值。
另外,借助智慧校园平台,促使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上,能够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定位和监控,尽可能实现学生在校行为的实时监管,从而促使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上,能够充分实现智慧化管理。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状态实施有效监督的过程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缩小学生与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之间的差距,确保高校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智慧指导模式学习各项知识点,继而降低高校各科目综合教学难度,以推进我国教育行业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通过智慧校园的构建,促使在校园中可以实现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基于网络使用,帮助学生和学校、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學生以及教师和学校、教师和教师间实现无缝沟通和交流,实现一体化校园教学氛围的营造,推动高校实现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