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内涵建设分析
2019-10-20赵阳侯中原
赵阳 侯中原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有了较大的改革,这在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升我国中医教育课程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此基础上也实施了内涵建设,同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使高等中医教育课程内涵建设实现力量实践有效的融合,以此达到多元化发展。
前言: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中医人才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对中医高等教育实施有效提升,但是中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周期长、实践强以及感悟性较高,因此对中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精英教育为主。此外,高等院校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尤为重要,主要是因我国中医知识的学习没有与教学实施同步,并且实践较为独立,这在较大程度上对中医缺乏必要的认识,为此需要应对课程体系内涵实施全面建设,以此提升中医教育体系的未来发展。
1 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高等院校在进行中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中医系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现代医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掌握,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拓展临床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医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有效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对中医教育课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重要性。此外,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比重较多,此种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中医人才不具备较高的中医专业技能,并且对西医专业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专业的水平,若中医与西医同时进行教育,会导致学生思想认识出现混乱,在较大程度上不能形成中医思想体系,也无法培养西医系统思想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对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尤为重要。
2 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内涵建设的途径
2.1加强中医文化的辐射性
我国中医文化是建立在人文科学、古代哲学以及人体科学等多种因素之上,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在较大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较好体现。中医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将阴阳平衡理论内涵最为核心内容,主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目前,我国较多高等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了人文知识系列讲座,但是对于中医来说,相关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这就需要进行课程的有效改革,其中人文社科模块增设了传统哲学导读、井段名篇选将以及生命理论学等,这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学生通识教育与中医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价值。
2.2引经据典,品悟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是就是引经据典,这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精髓,其中融天文、历史以及哲学为一体,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此外,对经典理论的理解,能够将其较好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是中医人才较好培养的体现,是中医未来的核心内容。此外,中医经典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其思想、基础以及观点是一脉相承,我国中医教学中经典课程之间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必要的学术联系,学生对不同经典知识点的理解也较为独立,这就需要对经典历史与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感悟,比如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固定的朗读时间,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进行品捂。
2.3注重中医思维及古代哲学的指导性
中医学医学体系主要是建立在古代哲学指导基础之上,并以传统文化为思想进行协调平衡。此外,中医学与现代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中医院校学生在入学前主要是以现代科学语言学习为主,很少接触中医学理论知识,对中医思维方式较为陌生,与现代文化思维出现一定的差异。所以,中医学理论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这对中医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医基础模块主要有中医诊断学、基础理论以及中药学等,其中中医基础理论较为重要,逐渐进行中医诊断学内容的有效开设,对中西医穿插学习的情况应当进行有效的改变,可以先进行中医基础课程的开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文化的认识,以此着重培养中医思维,在进行西医课程的逐渐深入,这在较大程度上达到高等中医教育要求,构建中医教育课程体系,以此达到内涵建设的目的。
2.4 以医学体系与文化思想基础进行协调平衡
以中医学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中医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院校接受知识之前,受我国文化的熏陶,并且以理工科学生为主,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基础课程为思想的思维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很少接触到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藏象学说、阴阳五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并且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较为抽象,与现代化思维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高等中医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中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处在中医环境中,以此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中医传统思想,这也是培养中医思想的关键所在。
中医基础模块主要有诊断学、基础理论以及方剂学等,学生首先需要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与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入中医学相关知识,目前我国中医高校课程中存在中西医穿插教学,可以先开设一些中医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再逐步开设西医相关知识,以此使中医专业学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有全面的认识。
2.5 中医教学特色与实践技能具有特殊性
由于师承教育有较高的对应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医学感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后,可以通过接触临床进行有效的实践。比如,让学生在临床中以小组的形式跟随导师进行临床实践,之后进入到有效的授课环节,相同课程根据知识单元差异,不同小组实施有效的独立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医临床实践与西医临床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此,可以将高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因材施教方式的针对性,以此有效降低中医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除此之外,中医人才培养过程的严进严出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且教师良好的医德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好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较快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这在较大程度上使学生有效具备较高的解决难题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诊疗技术,为未来真正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均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但是没有较高的融合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进行临床实践过程中,与导师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不能完全的领会导师的辩证思维;2,临床实践模式只在部分医类学生教学中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临床知识的有效掌握造成一定的影响。
2.6 综合素质多元性的强化
后续的教学是对前期教学的有效的补充,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对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与人格塑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与前期教学形成中医文化特色,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中医人才生长所需的素质教育体系。此外,中医教学中具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国家对此种专业性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不只是停留在较高的专业技术与临床实践中,主要是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需求,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等,以此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中医人才。在后续的教学中,将教学分为不同的平臺与模块,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平台、心理素质平台以及文化素质平台等,将不同平台内容根据不同教学级别进行有效的设置,以此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安排,并且将其纳入到相应的考核中,比如,一年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平台中的理想信念模块开展“铭记历史,成就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心理素质平台开展“压力检验”活动;文化素质平台开展“读经典,善践行”活动等,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内涵建设实施有效的改革,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医教学质量。此外,在对中医教学实施有效改革的过程中,实践过程较为付出,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以此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医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的改革工作。
(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