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
2019-10-20葛夫云
葛夫云
毋庸讳言,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储备还有所欠缺,包括“文化传承”“社会礼仪”“家国情怀”“历史认知”“道德情感”等多为方面,都需要继续提升。如何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提升人文素养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环境创设、阅读典籍、游学历练、主题研修”等维度进行尝试和实践。
1 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
孟子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的是生长环境的重要性,除了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1.1 构建特色园林校园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存在“重视建筑,轻视环创”的问题,这与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认为校园的大楼和建筑是“门面”,彰显着学校的实力和气势,对于环境的创设则认为是小事一桩,交给环卫部门处理就可以。实际上,这种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效应”将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证明了环境对于个体修养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构建特色园林校园是一项较为简单而容易发挥实效的人文素养提升工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进行园林校园的创建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资源,只需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点缀似的增补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校园的偏僻角落种植“思贤林”;在低洼地带凿池取土,堆积假山,种莲植荷;建设“爱莲亭”,铺就“悦读台”都是较为简单而易行的园林工作。经过类似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间接受潜移默化的陶冶好熏陶,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
1.2 营造雅洁宿舍环境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在一些诸如“拖沓”“凌乱”“懒散”“孤僻”等行为屡屡出现,客观上对于其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从本质上讲,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有着直接关系,如何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描绘人生轨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营造雅洁的宿舍环境,需要学生达到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持整洁卫生,二是充满书香,三是遵守制度,四是持之以恒。通過宿舍环境的创设和管理,可以通过外界强加的力量,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影响思想的转变,最后达到自我认同的提升,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半途而废。
2 开设多元的阅读课程
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古人已经有着较为深入而详尽的论述,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人文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读书的质量和数量。
2.1 设立必修的典籍阅读课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文素养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就是对于“自我的认识”“我的世界的认识”“我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关于这几个核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中有的适宜于个体发展和成长,有些则发挥相反的作用。选择适宜的答案就需要阅读将国学典籍和人文著作。所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需要的就是从学习入手,这是一项无法越过的基本课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人文修养的相关课程,将阅读经典作为必须课程。当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路径则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课堂授课这种单一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定期考核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规定学生每个学期完成必须的阅读量,超过阅读量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阅读的内容可以将国学经典和励志故事以及人文领域的基础读物介绍给学生。包括《史记》《中国国家地理》《卡内基励志故事》《红楼梦》《孟子》等多种作品作为必须内容,但是教师只推荐书单,具体的阅读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并且,在年终或者期末由教师提出考核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判。
2.2 鼓励自修的人文主题系列课程
学校除了设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应当积极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人文主题课程。每个学期,学校都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这部分的人文主题课程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订单式”课程。这项尝试建议在高校较多的城市和地区进行,利用校际之间的人文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取长补短,达到共赢的目标。自修的人文主题课程除了学校组织的选修课程之外,还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利用兴趣小组或者社团等形式完成阅读活动。
3 尝试自主的游学历练
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先贤早有论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这一论述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学圭臬,但是其中的合理之处不容置疑。鼓励学生参加自主的游学历练也是一种提升人文素养的积极尝试。
3.1 定期举办主题游学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工部等机构以及社团等组织,定期举办主题游学活动。这些游学活动可以选择诸如“红色教育之旅”“文化寻根之旅”“儒家文化主题游览”“大运河的历史”“六朝古都研修活动”等各种形式的人文主题。这些活动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信息,将“主题旅游”“文化交流”“社会实践”“自主学习”等活动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目标。经过定期举办主题游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了解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拓展学生的社会见闻,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失为一种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3.2 鼓励自主社会实践
对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参加主题游学活动的学生,高职院校也可以采取鼓励自主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每个学期的寒假或暑假都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将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学业考核的方式,规定社会实践的学分或者对应一定的考核成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增加社会见闻和人文素养。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历史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作坊”“中药种植基地”甚至是“田间地头”参加各种社会生产力劳动,了解不同行业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风俗习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拓展了解社会文化的路径,增加文化知识。
4 组织多元的主题研修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社团是非常理想的人文素养提升载体。社团是非常自由而多元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不同主题的人文素养团队,一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这些主题可以包括“边疆地理”“民族历史”“行业文化”“民间技艺”“社会习俗”等等,这些主题都是人文素养的源泉,对于个人的文化修为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主题研修不仅局限于小小的团队内部,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拓展到学院、学校乃至社会的广大范畴。比如,某些学生对于“高句丽社会文化”“龙井茶制作技艺”“王阳明心学体系”“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等内容感兴趣,他们组建的社团可以进行类似“主题情景剧”“茶艺现场品鉴”“主题辩论赛”“志愿者宣传”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将文化主题传递给更多的人,传播到更多的空间。人文素养的提升无法脱离社会实践的载体,需要一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作为基础。从这个角度审视,高职院校的社团大有可为。社团活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充分发掘当地的人文教育资源,开展多种主题研修活动。切忌避免陷入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走过场”。另外,坚持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主题教育活动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学会凝练成果,积淀特色,走持续发展的路线,才是科学的教育发展思路。
结语: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工作需要一支优质高效的管理者团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自己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境界和高度,才能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随着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相信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随之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