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方法研究
2019-10-20刘金霞
刘金霞
摘 要:高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而使用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引起各部门的重视。本文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审计机构、现存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现状,之后基于风险导向的视角,探讨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可以应用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机构增强审计业务水平提供参考,也为高校科研经费日常管理、项目实施和结题阶段的审计提供建议。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方法;风险导向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性的问题,经费支出的浪费与低效制约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高等学校是科研资金的聚集地,作为项目研究的依托单位,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检查机制,促进资金用到实处。科研经费审计对项目来说是必要的环节,经费审计时如何制定审计策略?和其他类型的审计相比,又有什么特殊性呢?审计机构如何加强对科研经费审计这一特殊项目的审计能力呢?笔者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现状
1.高校科研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自筹科研经费几种类型。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各省部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与非政府单位合作取得的经费,例如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合作的技术服务费等,自筹科研经费指高校为支持科研工作,自筹资金资助校内科研投入的费用。项目依托单位对不同来源的资金会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最为严格,各类支出的额度、审批等有明确的要求。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较为宽松,项目负责人一般拥有决定权。自筹科研经费由学校自己制定,方法各异。
2.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机构
我国的科研经费审计机构一般有政府、注册会计师(外审)和内部审计机构,不同的依托机构、不同来源的经费审计机构也不同。例如中国科学院主要采取了内审为主的模式,在分院和研究所层面建立内审机构,不断充实内审体系。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由内审部门委托外包(外审)进行审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项目依托单位进行不定期审计或者专项审计,实际也采用了内审模式。科技部对科技项目的内部审计和控制,采取委托外审的工作模式。
虽然审计机构不同,但审计的对象是经费支出的会计资料,目的是证实课题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审计方法具有一致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科研经费审计中。
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
高校科研支出中常见问题有,一是构造虚假支出,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各类项目的支出一般由依托单位支付,财务管理人员对票据等材料的真实性尚可审核,而对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难以判断,因此虚构劳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司空见惯。二是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时不能合理规划时间,突击使用经费,导致经费利用效率低下。预算执行时超标,立项之初预算编制不合理,使得有的支出类型超标,经费调整管控不严。三是项目报销内容,有的项目负责人同时拥有多个项目,项目和经费支出之间并没有对应,出现多个项目混用的情况,给项目绩效评价带来较大困扰。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1.审计基本策略
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之后审计风险模型进一步拓展,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审计策略,重点关注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领域。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从而减少检查风险。最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风险导向下的审计对科研经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采用科学合理、规范多样的审计方法。
2.具体审计方法
针对以下重要的科目或业务流程,可以应用的审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货币资。审核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经费拨款存在不及时、不足额、不配套问题,验证项目来款时,需要項目任务书,银行的收款凭证来验证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2)合同管理。科研经费的收支需要通过合同进行控制,签订合同常见的问题如下,一是虚假合同,签订合同的内容为虚构交易,可以分析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合同签订时间与地点、指向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判断合同的真实性。二是效力欠缺的合同,合同条款制定时并不详细,没有说明提供货物或服务的具体方式,双方有争议时无法按照条款解决,可利用专家的工作进行识别。三是合同履行,实际过程中并不按照合同约定的交易方式履行,条款形同虚设,可检查发票、银行交易流水、验收入库单据等进行识别。
(3)发票管理。发票是验证交易真实性最有效的票据,审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审计抽样法验证发票的真实性。但发票的真实并不代表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可以借助观察法、询问法、分析法等判断虚假业务的风险水平。有时真实的交易不可取得发票,报销时用收据或对方单位证明来替代,此类凭证需要重点关注,可以采用对往来单位函证的方式验证经济业务。
(4)资产管理。材料、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均是科研经费支出可形成的资产,其所有和使用情况是审计的重点,证实这些客观事物存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盘存法、分析性程序等。
(5)咨询与劳务。科研经费中咨询和劳务费是唯一的人员经费,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程度。例如项目内外人员串通舞弊,给审计带来很高的难度。可以利用审查、核实被发放人员的信息进行识别。若是发放与本科研项目无关的劳务费支出,可通过核实项目组成员进行识别。
(6)会议费。会议费是科研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费中可包含的支出类型较多,有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印刷费等,虚假支出较多。判断会议举办的真实性可通过检查会议签到表,会议举办地点的业务记录,会议内容与成果等。
四、增强审计机构业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科研经费审计的核心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目的是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效益性,这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目标是不同的,审计机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高审计科研经费的技术能力。
1.结合预算管理特点进行审计
科研项目审计中需重点关注预算对经费支出起到的监督作用,编制预算时,项目负责人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凭主观性随意编写预算,预算超支时依托单位调整预算的流程也较为简单。一般审计时,对预算支出类型和支出额度的合理性要求较低,即使后期预算的执行与编写时差距较大,也不是审计的重点。但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力工具,合理的预算能降低项目的审计风险。
2.利用经费使用特点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普遍具有审计专业知识,然而科学研究的涉及范围广、专业技术能力强,审计人员有时对支出的目的不能理解,更难以审计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如果同一负责人混用多个项目,审计人员仅凭项目任务书、发票、合同等资料难以判定支出是否属于合理范围,单个项目的成本计算也不准确。这就需要审计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审计人员专门负责相似类型的审计项目,项目开始时,让审计人员充分理解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成果等,了解经费的使用特点才能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进行审计。
3.审计重点是支出的真实性
经费支出的真实性是审计的重点,对于超过重要性水平的资金要重点审计,确保支出的真实合法性。委托经费可请受委托方协助,验证委托业务的真实性。对于设备采购、劳务与咨询费支出,也是审计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审计工作中,需做好沟通联络工作。
4.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选择重要或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包括从项目立项之初,实施阶段到结题階段的全过程审计。立项时,审计机构要对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评估,必要时让负责人加以修改。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审计。项目结题时,审计科研项目支出真实性的同时需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跟踪审计贯穿于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让审计不仅能起到监督作用,还能用于项目的日常管理实践中。
五、结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常见问题和审计方法,能为经费审计工作提供实际的方法依据。高校管理者可以从规范预算管理、报销审核、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几个角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寻找风险较高领域,降低审计风险,选择审计方法,出具有效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王雷,赵亚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模式研究.会计之友,2015(08).
2.王金妹,王爱华,朱霖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分析及评估.财务与金融,2016(05).
3.缪启军,王跃堂.风险导向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财会月刊,2015(07).
4.许诺,徐凯,成伟.新形势下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6).
5.于亚利,梁贤庭.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管理.会计之友,2017(24).
6.吴清林.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及调研分析.财会通讯,2018(19).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