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器乐教学应关注的审美要素

2019-10-20仓淼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风格意识形态

仓淼

摘要:器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是高校音乐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是仿照国外音乐教育制度搭建的,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原有的音乐教育制度已不适用于当前的音乐教学。目前器乐教学普遍存在过度重视器乐演奏技术忽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音乐素养不高现象,教师在器乐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技术训练,学生学完作品演奏时不能传达作品包含的情感,只是根据曲谱弹奏一些既定音符,虽然增强了学生乐器使用与演奏能力,却不能将曲谱中的美妙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因此,高校器乐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审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转变教学思想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器乐学习效果。

关键词:意识形态;审美意识;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73-01

引言:高校器乐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器乐的理解程度和创新程度,器乐教学中审美要素高低,决定着学生器乐鉴赏能力水平。将审美要素融入日常器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可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鉴赏力、增加学生思考音乐的维度、开发音乐创作的创造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的器乐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影响器乐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在高校器乐教学中加强对审美要素的关注,以提高学生器乐演奏的鉴赏能力。主要研究高校器乐教学应该注意的审美要素。

1.高校器乐教学中的意识形态

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了解音乐的存在方式,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诠释音乐意义的基础。经过几千年哲学家的思考探讨,音乐存在的哲学意义被诠释地十分精确。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曾对音乐存在有过研究探讨,毕达哥拉斯写了《和谐論》提出简单比例划分八度音最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对音乐存在的研究奠定了音乐百度节拍和十二平均律的发展和数学证明的基础,促进了当时音乐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音乐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近代,国内的润洋、蔡仲德、赵宋光等著名音乐美学家对音乐存在又作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研究。韩钟恩教授在赵宋光教授研究人(主体)、对象(客体)、人(主体)音乐存在的单一线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入始端之前的审美过程和终端之后的立美过程形成圆形视界的循环过程。这就是说音乐是作为表演主体与音乐作品产生链接、音乐作品与欣赏主体产生链接、欣赏主体又与表演主体产生链接而形成的循环关系模式存在。学生在器乐教学课堂上具有双重身份,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之前是欣赏主体,表演主体是器乐教师或示范样本。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之后身份又可转变为表演主题。器乐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扩展学生音乐思考维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2.加强音乐作品和风格,制定科学化教学计划

作为音乐存在的主体,音乐作品有众多的风格与意识形态。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风格随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替,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域的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风格常常存在类似现象,音乐风格类似经过作曲家的演绎也能形成个性化的作品。虽然音乐风格会随这历史进程的演化发展而变化,因为音乐风格变化的持续进行,风格变化的边界变得模糊,即使出现革命性的新风格也很难彻底与之前的音乐风格割裂开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讲解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的信息量,会影响学生对作品音乐的意识形态。故而教师在授课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备课工作。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大量讲解音乐流派和风格,包括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社会背景、创作作品的情绪内涵、惯用的作曲方式,可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作品的框架信息,精准理解作品的美学形态。例如教师在教授巴洛克音乐风格时,可选取巴赫作为代表作家,选取《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为代表作,体会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多旋律的曲调特点,讲解巴洛克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技术训练层面上升到艺术鉴赏层面,结合多种途径获取作品相关信息,对作品产生动态的意识审美,学生对音乐作品认识信息越完善,演绎诠释作品会更加精准。

3.强化演绎实践训练

根据韩恩钟教授对音乐存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之后作为表演主体需要面对不同欣赏主体演绎作品,做到欣赏主体和表演主体的身份转换,学生才可真正意义上掌握音乐作品及其承载的意义,实现器乐教师的教学过程圆满结束。学生作为表演主体要将由欣赏主体反馈的审美信息特质展现在表演中,先进行筛选并以此为演绎完成程度修正和改进依据,精准传达音乐美感。由于长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节奏较快,没有完整教授一首曲目就开始带领学生学习下一首曲目,学生难以理解曲目的的美学内涵,难以向表演主体转化,在上台演出时心理紧张,情况严重可导致无法登台,学生无法得到好的实践演习机会,无法精确演绎音乐作品。所以在器乐教育中,加要强化演绎实践训练,以班级活动、文体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训练机会,实质性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时,教师要明确授课目标和任务,把音乐作品审美要素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就音乐存在意识形态问题教导学生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准确演绎。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曲目风格流派,教师要提前做好备案,教学时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向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传送大量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多方位认识音乐作品内涵。教师在理论教学之后,还要重视学生作为表演主体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优化在演奏中作品情感与见解的表达。

参考文献:

[1]陈海珍.高校器乐教学应关注的审美要素[J].艺术教育,2010(03):46.

[2]杨艳.高校器乐教学中所存的三大误区探讨[J].音乐时空,2015(13):138+159.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风格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