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9-10-20双琦田丽娜武佳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色教育应用型管理会计

双琦 田丽娜 武佳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集企业战略、财务、业务为一体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我国会计的高等教育大多以财务会计为中心。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地方性理工科院校的会计教育缺乏特色,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差、就业率较低。其应该抓住此次会计教育变革的机会,充分办学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本文从构建原则、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就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色教育;应用型;能力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新常态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讲究集约型发展、质量型发展。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管理会计是集企业的战略、财务、业务于一体的管理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企业优化管理。可见,我国急需一批管理会计人才服务于经济发展。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有很大的同质性,并且大多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对于管理会计,几乎所有院校仅仅局限于开设了单独的一两门课程,没有较完整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地方性理工类院校也大多设置了会计专业。但是由于其自身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同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会计专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并不高。其实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往往都有优势学科,会计教育能够依托优势学科,进行特色化教育。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应该抓住此次会计教育变革的机会,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化管理会计教育。本文结合管理会计的要求以及地方性理工类院校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各种管理的工具,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服务于企业实务的会计。因此其既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与管理会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础理论,也要求会计人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企业实际出发,为企业经营提出良好的建议。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全面性原则

高等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本科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等职业教育更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管理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性的工作,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还要求学生精通数据分析、熟识企业的商业模式等。学校卓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跳出小会计的圈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涵盖多学科理论知识。因此,课程体系既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包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

(三)特色性原则

现行会计的高等教育存在较强的同质性。地方性理工科院校应在突出地方和高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前提下,结合资源优势和高校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并具体实施。因此,我们应设计体现自身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保证专业特色的同时拓宽专业知识,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

三、地方理工类院校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评价体系。培养目标为人才培养指定了方向,培养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具体培养方法和措施,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实施的具体结果进行监督和反馈,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人才培养体系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一)培养目标

基于理工科院校的优势以及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应设定以“管理型、应用型、复合型”为核心的培养目标。管理型要求学生具备解读国家经济政策,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认识各类型组织机构运作、组织过程或方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角度思考和服务各机构的管理和经营。应用型要求学生能紧跟市场发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此适应各类工作岗位需要。复合型是指“文理复合、理论与技能复合”。复合型人才要求其具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联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工作职责。

(二)课程体系

1.突出管理会计导向,接轨管理会计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质上是以核算型人才的培养功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也主要以财务会计为。而佟成生(2014,会计研究)结合IMA和I-FAC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管理会计人员胜任能力包括以成本管理技术及其工具的应用、数据分析、科技及相关软件的应用为主的基础技能和以把控企业风险、熟悉商业模式、战略选择、熟悉宏观经济及行业前沿为主的高级技能。基于社会对管理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现状,首先,在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強对学生数据处理及其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专门的统计软件应用相关课程。数据处理及其分析作为一项基本能力,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其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数据服务企业管理的必备技能。其次,应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风险把控、战略选择、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商业管理思维。为以后从事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工作奠定基础。借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和中国管理会计师(MAT)考试内容,我们应该在理论课程中加入管理会计概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预算实务、成本管理四门课程,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管理会计考试内容,有利于在校园内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思维。

2.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进行特色会计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输出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和经济文明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面加大,尤其是会计学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但是会计学教育在数量上取得突破的同时,教育同质化问题也为人才市场所诟病。会计学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很强的雷同性。会计人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会计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难以发挥独特的竞争优势。理工科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大多照搬了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体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管理会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与企业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工科类院校一般都有各自的优势学科,在这些学科中,学校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其在对某些行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其业务情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工科院校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其能夠更好的帮助学生将企业的业务与会计紧密结合起来。这种优势是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无法比拟的。工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保证完成一般会计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专业化教育。比如重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依托建筑学优势学科,设置在建筑与房地产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建筑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以及工科类的基础课程等,旨在使学生能够在建筑、房地产等行业服务经济发展。

3.关注学科前沿、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管理会计归根到底是一门管理性质的学科。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开阔的视野,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了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利用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成为学习型人才。学校应该结合会计学的特点,开设一些专门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比如“会计研究方法”“、会计理论专题”等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

考虑到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限制,针对学科前沿发展,学校可以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一些自学课程,迎合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可以把自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涉及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兴趣进行自学,需要通过课程考试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卓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2015年10月23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教学。会计应用型教育的重心就是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开展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建立单项的实践课程体系——针对重点课程的重点章节。单项的实践课程以课程的个别章节为中心,实习围绕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与现实案例结合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课堂所学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构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针对重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围绕多课程的知识运用来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内容一般在某个月内向学生提供工业企业一个实际项目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具体应用。3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结合的实践方式,为了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在理论课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应用手段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校内,会计专业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在校外应该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卓越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卓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卓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工作稳步开展,应该由专人负责制定和完善会计教学计划,监督教学环节的开展,评价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使会计专业教育形成以教计划、教学实施、教学监督、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

2.改进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师层面,要严格以教学团队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将辅助材料教学、项目研究、网上作业和问题反馈纳入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并采取适当的权重。对企业导师的评价要以学生完成的实习岗位、实习任务和研究报告的数量的为依据。在学生层面,应从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专业判断的角度改进课程考核方法,改变现行以记忆为中心的考核结果评价体系,倡导批判性思维,扩大项目研究性学习、案例报告、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岗位实践和外部咨询在考核中的权重,形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于云超.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对策研究[J].财税研究,2015.

[2]唐欣.试论理工科院校会计学“卓越人才”的培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3]涂冰艳,廖康礼,蔡报纯“.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2.

猜你喜欢

特色教育应用型管理会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植根岭南 灵秀成长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