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化及创新发展研究
2019-10-20忻红卜从哲
忻红 卜从哲
摘要:服务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3个城市2007-2016年服务业空间变化进行动态研究。通过对标准差椭圆分布中心、分布方向、分布形状变化的分析,探寻沿海地区服务业变化趋势。基于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标准差椭圆;对策
一、引言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首次超过50%,其产值总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促进中国整体服务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变化对于整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来说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服务业变化格局,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目前,理论界对2007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化展开研究的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的计算方法,基于113个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服务业产值数据,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经济空间格局变化,并为其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以及广东和广西两省共113个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随着经济危机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但截止到2016年这些城市占全国总面积的14%,服务业总量达到57.85%,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区域。
文章主要选取的经济要素指标为2007-2016年的第三产业产值,主要数据来源为2008-2017年的各省统计年鉴,城市经纬度相关数据通过GoogleEarth查询得到。
本文主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揭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可以从中心性、展布范围、方向、密集程度及形状等多重角度全面揭示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过程,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反应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的重心,方位角反应分布的主趋势,短轴和长轴标准差比值反应分布的形状。文中所涉及的空间计算主要基于ArcGIS10.2展开,空间参考Albers投影
(中央经线105oE,标准纬线为25oN、47oN),所选取的椭圆标准差数为1。
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化
2007-2016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见图2。2007-2016年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格局分布整体呈南(略偏西)—北(略偏东),分布在空间内部的地区是沿海地区服务业经济的主体,即长三角地区、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区在沿海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表1中,shape-length和shape-area表示经纬度数据测算的标准差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它们可以精确地表示出椭圆的整体变化情况。由表1椭圆周长和面积变化可以看出,自2007年开始,沿海地区服务业的标准差椭圆一直处于不断缩小趋势,2016年的标准差椭圆较2007年的椭圆缩小明显,即沿海地区服务业近几年是空间收缩的状态。
(一)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分布中心变化
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即服务业产值在空间分布上的重
心。2007-2016年,沿海地区服务业重心移动轨迹如图3,移动范围见图4。在东-西方向上,2007-2016年沿海地区服务业产值重心基本保持向西移动的趋势,服务业重心总体向西移动,表明相对于位于轴线西部的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服务业分布椭圆轴线东部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即轴线东部城市对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有所减小。在南-北方向上,2007-2011年呈明显的向北移动趋势,2011-2016年呈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整体接近倒V型。2016年沿海地区服务业重心向西南方向波动最为明显,但整体而言,自从2007年沿海地区服务业重心由巢湖市波动到合肥市以来,重心一直保持在合肥市。
(二)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分布方向变化
标准差椭圆方位角(正北方向与顺时针旋转的长轴之间的夹角)反应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的主趋势方向。2007-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方位角变化如图5所示。2009-2010年、2011-2014年两个阶段方向角增大,表示相对于东北部城市,位于沿海地区西南部的城市对沿海地区的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7-2009年、2010-2011年、2014-2016年三个阶段,方位角减小,表示相对于东北部城市,位于沿海城市西南部的城市对沿海地区的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
(三)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分布形状的变化
下面图6、图7分别反映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椭圆长短半轴变化趋势以及其比值的变化情况,其中椭圆的长轴可以反应服务业空间分布的范围,长短半轴的值差距越大(扁率越大),表示服务业的方向性越明顯。反之,如果长短半轴越接近,表示方向性越不明显。
由图6可以看出,2007-2008年、2009-2015年,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长半轴呈下降趋势,表明沿海地区服务业经济在南北方向上呈收缩状态;2008-2009年、2015-2016年,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长半轴呈上升趋势,表明沿海地区服务业经济在南北方向上呈扩张状态。而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短轴在2007-2008年、2009-2013年、2015-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表明,沿海地区服务业在东西方向上呈收缩趋势。2008-2009年、2013年-2015年标准差短轴呈上升趋势,表明沿海地区服务业经济在东西方向上呈扩张趋势。
由图7可以看出总体来看,从2007-2016年,长短半轴比值是减小的,即南北方向上的服务业产值增长相对较快。具体来说,2007-2013年、2015-2016年,长短半轴比值呈缩小趋势,即表示长轴方向的南北方向上的服务業产值增长明显,而分布在短轴方向即东西方向上服务业产值增长相对缓慢。而2013-2015年长短半轴比值呈增大趋势,表明东西方向上的服务业产值增长明显,而南北方向上的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
(四)基于城市层面的空间解释结合上面分析,本文从城市层面对东部沿海地区服
务业经济空间格局变化作出解释。2007-2016年椭圆面积减小,服务业分布椭圆空间范围有缩小趋势,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内部集聚程度增加,整体范围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内部省市服务业发展(长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山东省、福建省)较东部沿海地区外围省市(京津冀地区、辽宁省、广东西部、广西省)服务业发展快。椭圆总体向西移动,即上海市以南主要东部沿海岸线的城市服务业比重明显减小,其对整个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格局的影响相对在减弱,这就促使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椭圆总体向西移动。另外,由长短轴、中心、方位角等变化趋势可知,标准差椭圆有向南移动趋势,一方面可能因为中国沿海地区北部的京、津、冀、辽等地区服务业增长速度较慢,在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其对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减弱,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位于南部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地区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比重上升,其对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增强。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近十年,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速度由进入21世纪后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成长,山东省、长三角、福建省、珠三角等地区主要城市服务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相比之下,京津冀、辽宁省、广西省等地区城市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总体发展状况相对平稳,但存在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发展还未成熟,各方面建设尚未健全,这对于推进以我国自身为主的相关标准与体系的建立,为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机遇,同时也是沿海地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不容忽视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这既给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因此,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为了促进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快特色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总体产值比重低,表示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
和扶持力度不够。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来说,为了不受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化大趋势的影响,就应该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研究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或者农业服务化。
1.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应完善政策体系,树立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思路,要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突破传统的产品定义与统计分类,利用产业间日益增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制作产业发展一体化方案,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2.明确交叉行业的市场准入规则以及税收政策。即需要协调监管部门,根据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制定并实施适用于各类交叉行业特点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细则,同时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构建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现代服务业培育力度1.深化改革,完善服务业管理体制,消除行政垄断。
首先,明确自然垄断与非自然垄断的行业界限,对非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产权和市场准入制的改革。其次,通过营利性行业与非营利性行业准确界定社会事业行业(包括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医疗社保、文体娱乐等行业),对不同类别的行业进行不同的运作方式,即营利性行业要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非营利性行业要采取公助民办、服务外包、政府采购等运作方式。最后要弱化政府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职能,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2.优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重点发展的行业如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文体娱乐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和环境管理业等,要实行便利的公共服务政策,各级政府要在市场准入、教育、医疗、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提供优先便利的服务。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可以吸引一部分政府投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占比情况,使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三)提高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开放水平
1.进一步扩大开放,降低准入门槛。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支持力度,着力破除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积极推进服务业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时尽力放宽本国服务贸易的准入限制,实现服务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2.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展现代服务业。“一带一路”涉及大量的新兴服务业合作,会带来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也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国内相对落后的现代服务业,以促进本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要积极的采取“走出去”战略。在银行、保险、医疗、行业、旅游、软件、零售、支付、文化等多个领域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
1.加大企业内部培训力度。一个企业人才队伍的组
成一般有两种:一是靠引进,二是靠自己培养。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企业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和社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向员工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技能等,培育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更好的适应岗位标准。同时,适当提高薪酬或者福利,为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给予高端服务业人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住房补贴。通过物质和精神福利,吸引人才往服务业转移。
2.转变人们对传统服务业的偏见,加快高校对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政府应下力度全面宣传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教育人们用现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服务业,减少公众对服务行业的偏见。此外,为了更好的培育服务业专业人才,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相关服务业课程种类,在高校加大服务业专业开设力度,增大服务业就业人才中专业人才的占比数量。另外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加大学生的实习力度,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尽快融入社会,更好的为我国服务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璐,赵作权.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1):44-45.
[2]赵璐,赵作权.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J].经济地理,2014(2).
[3]寇静,朱晓青.对我国目前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从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角度审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1):85-88.